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古代音律,根据古代文化常识,分为七种基本调式: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和变宫(B)。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象征悲伤;羽声则为A调,能表达激愤或高昂情绪,如《战国策》中荆轲的悲壮曲调。宫,作为五音之首,象征主和统帅,被认为是do音。在古代音乐中,宫调是众调的主导,如《隋书·音乐志》所述,每宫有五调,如牛弘的五声五律理论。商音排在宫音之后,属金,象征臣服;角音属木,象征民众,有其对应的调式。徵音属火,与事相关,也是调式之一。羽音对应水,象征万物,同样有相应的调式。变徵和变宫是音阶中的二变,分别位于角与徵、羽与宫之间,各有其音乐表达和调式设置。
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详细记载了各种调式,如正宫、仙吕宫、黄钟宫等,以及以各种主音构成的调式,如“入声商七调”、“上声角七调”等。宋人张炎的《词源》进一步解释了十二律吕与宫调的关系,如黄钟宫包含黄钟宫、商、角等七种调式。古代调式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在音乐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古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追求。
本词条从古代称谓习惯、历法、礼仪到科举制度,概括性的阐释了中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