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通过普通高考的定向招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针对本地户籍的考生,一类则对考生没有户籍所在地限制,外省考生也可以报考。1、针对本地户籍招生的高校,一般为地方普通高校。其招生的目的,是为本地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才。原则上,这部分学生毕业后,要定向回到所在地服务一定的年限,在规定服务年限内,毕业生不得自主就业或自主择业。如西安医学院免费医学定向生计划,仅面向本省的76个县。所招学生毕业后,要分配回到原籍医院工作。2、部属院校的定向生,一般没有本地户口才能报考的限制。这类招生,主要包括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列入国家贫困生专项计划的招生。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定向就业的招生,如解放军理工大学面向地方人防部门就业的地方招生、清华大学定向就业到工程物理院的招生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第三十七条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三十八条 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第三十九条 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定向生政策,指的是: 优质普通高中 将不低于 50% 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 区域内各初中学校 ,并适当向农村初中、薄弱初中(含“名校+”教育联合体中“+校”)倾斜。法律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暂行规定》 普通高校可以把招生来源地区和毕业生就业适当结合起来,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列入“定向就业招生”。为了保证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能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高等学校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就业”。 定向的地区为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 (自治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单 位也可定向。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在定向生降分幅度方面,2022年保持35分不变,2023年起定向生录取降分幅度至少不低于40分,并逐年加大降分幅度。在定向生指标分配方面,2021年,保持福州一中、福州二中、福州三中(西湖校区)、福州四中、福州格致中学、福州八中、福建师大附中、福州高级中学、长乐一中等9所优质普高学校按当年向福州市区招收普高普通班计划总数的50%作为定向生指标,新增福州屏东中学、福州第十八中学、福州外国语学校、福建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等4所一级达标学校按当年向福州市区招收普高普通班计划总数的20%作为定向生指标。2024年起,定向生指标比例将进行动态调整。法律依据:《关于全面落实中考中招改革进一步强化考试招生评价育人导向的通知》 四、加强计划管理,严格落实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定向招生等政策。各设区市教育局要统筹考虑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根据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分县(市、区)、分学校一次性下达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内高班招生计划可单列),不得随意变更。无特殊情况,不得在招生工作开始后追加招生计划。严格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按不低于50%的比例定向分配至各初中学校的做法,定向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无选择生源的城区初中倾斜。各设区市教育局要进一步明确实行定向招生的优质普通高中,示范性建设高中和县(市、区)一中必须纳入定向招生范围,其余一级达标高中原则上也应纳入定向招生范围,鼓励各地进一步合理设置定向生降分幅度,并实行动态调整,确保每一所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学生升入优质高中就读,发挥定向招生政策对促进初中均衡办学和质量提升的正向引导作用。各设区市教育局要严格按要求控制市域内跨县(市)招生的普通高中校数和招生规模并规范学校招生行为,招生计划不得超过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数的5%,民办高中和县域内初中生源不足的,比例可适当放宽。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均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不得招收中考成绩在所在设区市划定的普通高中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以下的学生。公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设区市中招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信息化统一管理平台,本地区所有普通高中及在本地区招生的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须全部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施招生录取。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所谓中考定向生,是指每个高中对下属的初中会有额外的招生名额,相当于可以适当的进行降分的录取这个降分的范围大概在20~50分左右,这在高考中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降低几十分去录取考生。当然,中考定向生也有着一定的条件限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那些满足条件,但是成绩却不太理想的考生一些可以升入重点高中的机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七条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三十八条 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1、2021年,在第一次统招生第一志愿最低投档线下35分以内,以初中学校为单位,按第一志愿1A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定向生。2022年保持35分不变,2023年起定向生录取降分幅度至少不低于40分,并逐年加大降分幅度,具体以当年公告为准。2、2021年,福州一中、福州二中、福州三中(西湖校区)、福州四中、福州格致中学、福州八中、福建师大附中、福州高级中学、长乐一中等9所优质普高学校按当年向福州市区招收普高普通班计划总数的50%作为定向生指标。福州屏东中学、福州第十八中学、福州外国语学校、福建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等4所一级达标学校按当年向福州市区招收普高普通班计划总数的20%作为定向生指标。2024年起,定向生指标比例将进行动态调整,具体以当年公告为准。法律依据:《2021年福州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实施细则》 三、资格审查与建档 (三)定向生 2.定向生录取:在第一次统招生第一志愿最低投档线下35分以内(2022年保持35分不变,2023年起定向生录取降分幅度至少不低于40分,并逐年加大降分幅度,具体以当年公告为准),以初中学校为单位,按第一志愿1A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定向生(市区普高第一条投档线上先投第一志愿1A和1B的统招生,第二、三志愿不投档,轮转结束再投1A的定向生)。定向生必须填报第一志愿1A才有效,定向生录取只降低中考投档的总分,对各学科的等级要求不变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是指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招收,培养方式为定向的学生,包括单位和地区定向生。定向生计划是国家为保障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和艰苦地区发展,以及部分单位获得优秀人才而采取的政策措施。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定向生教育,严格履约管理,确保定向生计划的有效实施。法律依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定向生履约管理的通知》 一、严格定向生管理 (一)本通知所称“定向生”是指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招收,培养方式为定向的学生,包括单位和地区定向生。(二)定向生计划是国家为保障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和艰苦地区发展,以及部分单位获得优秀人才而采取的政策措施。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定向生教育,严格履约管理,确保定向生计划的有效实施。(三)定向生应按合同就业,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履约的,方可申请改派。(四)原则上不受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以及其他录取分数低于本校普通录取计划最低分的定向生的改派申请。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通过普通高考的定向招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针对本地户籍的考生,一类则对考生没有户籍所在地限制,外省考生也可以报考。1、针对本地户籍招生的高校,一般为地方普通高校。其招生的目的,是为本地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才。原则上,这部分学生毕业后,要定向回到所在地服务一定的年限,在规定服务年限内,毕业生不得自主就业或自主择业。如西安医学院免费医学定向生计划,仅面向本省的76个县。所招学生毕业后,要分配回到原籍医院工作。2、部属院校的定向生,一般没有本地户口才能报考的限制。这类招生,主要包括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列入国家贫困生专项计划的招生。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定向就业的招生,如解放军理工大学面向地方人防部门就业的地方招生、清华大学定向就业到工程物理院的招生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第三十七条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三十八条 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第三十九条 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第3种观点: 法律解析:是指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招收,培养方式为定向的学生,包括单位和地区定向生。定向生计划是国家为保障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和艰苦地区发展,以及部分单位获得优秀人才而采取的政策措施。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定向生教育,严格履约管理,确保定向生计划的有效实施。【法律依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定向生履约管理的通知》 一、严格定向生管理 (一)本通知所称“定向生”是指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招收,培养方式为定向的学生,包括单位和地区定向生。(二)定向生计划是国家为保障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和艰苦地区发展,以及部分单位获得优秀人才而采取的政策措施。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定向生教育,严格履约管理,确保定向生计划的有效实施。(三)定向生应按合同就业,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履约的,方可申请改派。(四)原则上不受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以及其他录取分数低于本校普通录取计划最低分的定向生的改派申请。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1.定向生资格必须是户籍(截至2021年4月30日)在本地,七年级至九年级三个学年学习和学籍均在本地同一所学校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具体时间为:2019年1月1日—中考结束)。“本地”对福州市区的学生指六城区(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区),对六县(市)的学生分别指福清、闽侯(含高新区)、闽清、连江、罗源、永泰等六个不同区域。2.符合定向生资格的考生名单必须在学校内公示,公示时间5月19日—5月21日,公示无误后,于6月4日前将信息上传至福州市中招系统作为投档录取依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所谓中考定向生,是指每个高中对下属的初中会有额外的招生名额,相当于可以适当的进行降分的录取这个降分的范围大概在20~50分左右,这在高考中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降低几十分去录取考生。当然,中考定向生也有着一定的条件限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那些满足条件,但是成绩却不太理想的考生一些可以升入重点高中的机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七条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三十八条 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在定向生降分幅度方面,2022年保持35分不变,2023年起定向生录取降分幅度至少不低于40分,并逐年加大降分幅度。在定向生指标分配方面,2021年,保持福州一中、福州二中、福州三中(西湖校区)、福州四中、福州格致中学、福州八中、福建师大附中、福州高级中学、长乐一中等9所优质普高学校按当年向福州市区招收普高普通班计划总数的50%作为定向生指标,新增福州屏东中学、福州第十八中学、福州外国语学校、福建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等4所一级达标学校按当年向福州市区招收普高普通班计划总数的20%作为定向生指标。2024年起,定向生指标比例将进行动态调整。法律依据:《关于全面落实中考中招改革进一步强化考试招生评价育人导向的通知》 四、加强计划管理,严格落实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定向招生等政策。各设区市教育局要统筹考虑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根据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分县(市、区)、分学校一次性下达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内高班招生计划可单列),不得随意变更。无特殊情况,不得在招生工作开始后追加招生计划。严格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按不低于50%的比例定向分配至各初中学校的做法,定向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无选择生源的城区初中倾斜。各设区市教育局要进一步明确实行定向招生的优质普通高中,示范性建设高中和县(市、区)一中必须纳入定向招生范围,其余一级达标高中原则上也应纳入定向招生范围,鼓励各地进一步合理设置定向生降分幅度,并实行动态调整,确保每一所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学生升入优质高中就读,发挥定向招生政策对促进初中均衡办学和质量提升的正向引导作用。各设区市教育局要严格按要求控制市域内跨县(市)招生的普通高中校数和招生规模并规范学校招生行为,招生计划不得超过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数的5%,民办高中和县域内初中生源不足的,比例可适当放宽。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均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不得招收中考成绩在所在设区市划定的普通高中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以下的学生。公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设区市中招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信息化统一管理平台,本地区所有普通高中及在本地区招生的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须全部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施招生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