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钮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税务民事诉讼?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税务民事诉讼?

来源:钮旅网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税务民事诉讼的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开庭、调解、判决或裁定、执行等环节。在此过程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事实,双方进行辩论和质证,最终由法院作出判决或者裁定。此外,税务行政诉讼和税务刑事诉讼也有相应的程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诉讼法》第十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七条、第四十六条、第六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百三十二条。

第2种观点: 只要不是征税行为的其他行政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行政行为,有的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法院起诉,有的必须先经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才能向法院起诉。具体来说,对于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的行为,当事人必须首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的,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除此以外的税务行政行为,当事人可以选择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一、税收复议前置申请日期的规定是什么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纳税担保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行为、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者答复行为中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按前款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方可在实际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后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二、我国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前置种类有哪些?我国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前置只有以下几种: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3、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不服的,应当在收到审计决定之日起15日内先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议,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就是审计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已经于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和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进行审计监督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该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除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可以提请裁决的审计决定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其他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4、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前置。5、经营者集中案。6、对价格违法的处罚。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对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当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第三次修订后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20条规定,经营者对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当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都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的救济方式,因为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其法律地位与民事主体并不相等,具有更多的权力,因此为了维护民事主体的利益,法律赋予了民事主体救济的权利。

第3种观点: 法律主观:税务机关处理行政诉讼的方式为: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写好答辩状,提供证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递交给人民法院。

Copyright © 2019- niushuan.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