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是判决犯罪分子刑罚后,根据其悔罪表现来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必须同时具备条件。只有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个人人身危险性也不大的犯罪分子才能适用缓刑。累犯不适用于缓刑,因为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
法律分析
1、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被判刑的前提下,考虑其悔罪表现,判断其是否会再次危害社会,并综合上述条件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只有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才能适用缓刑。因此,只要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犯盗窃罪的人就可以被判缓刑。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可以判断其是否会再次危害社会。除了刑法的威慑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犯罪分子对其犯罪行为的认识、悔罪表现和犯罪情节。如果犯罪分子没有认罪和悔罪表现,肯定会再次危害社会。如果犯罪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适用缓刑,因为他们有可能再次危害社会。
3、累犯不适用于缓刑。累犯是指在被处罚后一定时间内再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因此不适用于缓刑。而其他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则因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个人人身危险性较小,适用缓刑对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该内容由 韦端宁律师 和 家和律云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