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抗震设防标准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它与国家和经济条件的关系。我国实行“双轨制”,即根据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来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防标准与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法律分析
抗震设防标准是用来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基准,它由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动参数以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来确定。
2.抗震设防标准是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我国实行抗震设防依据的“双轨制”,即采用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用基本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如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等)。
拓展延伸
我国实行哪种抗震设防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我国实行的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该制度要求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对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影响范围、强度等作出评价。同时,对于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还需要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进行相应的抗震设防工作。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实行的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
结语
抗震设防标准是一个国家抗震设防的重要基准,它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在采用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十一条建设工程勘察文件中应当说明抗震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工程选址、不良地质处置等建议。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中应当说明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以及拟采用的抗震设防措施。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建设工程,设计文件中应当对隔震减震装置技术性能、检验检测、施工安装和使用维护等提出明确要求。
Copyright © 2019- niushuan.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80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