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争议处理:立即报警请求调解或提起民事诉讼。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载明基本事实、成因和责任,并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可请求调解,如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未履行,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只造成轻微的交通事故,却被受伤的人讹诈的,应这样处理:
1、立刻报警请求交通管理部门就赔偿争议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应当制作调解书;
2、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就赔偿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拓展延伸
交通事故后的医疗检查结果变化,是否涉嫌欺诈?
在交通事故后,当事人进行了初步的医疗检查,结果显示并未出现明显的伤势。然而,过了半个月后,当事人再次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却显示出骨折的情况。这种情况引发了疑问,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欺诈一词涉及故意的欺骗行为,需要进一步调查和证据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仔细审查医疗记录、诊断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证据,以确定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如果确实存在欺诈嫌疑,当事人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然而,判断欺诈需要充分的证据和法律程序,建议当事人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护。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和第七十四条,当事人在轻微交通事故后被受伤人员诈骗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报警并请求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赔偿争议,如调解成功,应制作调解书;2、当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于欺诈行为的判断需要充分的证据和法律程序支持,建议当事人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以保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二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五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三条 精神损害抚慰金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Copyright © 2019- niushuan.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80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