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钮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工资应纳税金额怎么计算

2023年工资应纳税金额怎么计算

来源:钮旅网

工资应纳税金额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工资扣除标准(5000元/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根据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最后,将个人承担的五险一金和5000元扣除后的金额作为应税工资,按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交个人所得税。例如,工资收入为7500元的人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5元。要注意的是,某些项目应在税前扣除,而其他项目应在税后扣除。

法律分析

工资应纳税金额怎么计算

第一步:

一、工资扣税标准

工资扣除标准5000元/月(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二、工资交税计算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75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7500—5000)×3%—0=45(元)。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奖金+福利+其他-考勤扣款=应发工资

注1:考勤扣款应作为税前扣除项目。

注2:本应加的项目,如出现相反情形,则用“负数”表示。

第二步:

应发工资-个人承担的“五险一金”-5000元=应税工资

注3: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四项才有个人承担部分,其余生育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加上医疗保险金中的“大病互助”、“意外保险”都是单位全额负担。

注4:对于工资中扣除员工个人借款、其他代扣事项,应该在税后扣除,不得在税前扣除。

第三步:

应交个人所得税=应税工资×适用税率-适用速算扣除数=545元。

注6:速算扣除数是为了平滑临界点的税收差异而设置的。

结语

根据以上信息,工资应纳税金额的计算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工资扣税标准,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扣除三险一金后的月收入减去扣除标准。然后,根据个税计算公式,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接下来,根据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税金额。最后,实发工资等于应发工资减去四金再减去缴税金额。根据个人情况,如果工资收入为75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5元。需要注意的是,个税计算中应将考勤扣款作为税前扣除项目,而其他代扣事项应在税后扣除。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速算扣除数的设置是为了平滑临界点的税收差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节 收 入 第十五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二)项所称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扣 除 第四十条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18修正):第四章 税 收 优 惠 第三十条 企业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一)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二)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Copyright © 2019- niushuan.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80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