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方法
黄鳝养殖方法简便,饲料广,成低,见效快,乡村家庭都可因地制宜进行养殖。今向农民朋友介绍其养殖的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及最新方法。春季黄鳝发病率较高,养殖黄鳝的广大农民必须科学饲养。
鳝苗繁育:亲鱼选择 用于繁育的鳝种,雌鳝宜选择体长35厘米以上,重50~150克,腹部膨大有透明带,生殖孔红肿的鳝种,有卵粒者最佳;雄鳝宜选长55厘米以上,重150克以上,腹面有血丝斑纹,挤压腹部能流出透明液,镜检可见精子的鳝种。以2~3条雌鳝搭配1条雄鳝为宜。
催产繁殖 可采用充气、增大换水量,调整养殖密度以及提供优质饵料等措施,对种鳝自然催产,提高其繁殖力。还可一次性注射LRH—A,雌鳝每50克体重注射10微克,雄鳝每尾注射15~25毫克,雄鳝比雌鳝早24小时进行胸腔注射。注射时,深度不超过0.5厘米,注射量不超过1毫升,催产效果最佳。人工授精 一手用毛巾握住雌鳝前部,另一手向后挤压腹部,如遇泄殖腔堵塞,可剪开泄殖腔,再进行挤卵,济出的卵放入经过消毒处理的缸或面盆中。杀死选好的雄鳝,将精巢剪碎磨细,用100目筛网包住剪碎的精巢把精液挤入盛卵容器中,充分搅拌5分钟,用清水洗去精巢残余和血污.将受精卵放入可控温的孵化器或室内进行孵化。不论卵子多少,至少要用2尾以上的雄鳝授精。
控温孵化 孵化水深以10厘米左右为宜,中途宜经常换水,但温差不得超过4℃。水温越高孵化所需时间越短。
鱼苗培育 宜用水泥池,池内适当施入少量粪肥水供丝蚯蚓繁殖,水面放养水葫芦等水生殖物。鱼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0尾左右,1~2个月后,鳝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即可移至成膳池饲养。
病害防治
黄鳝放养前8~10天,用生石灰100克/平方米清池消毒;养殖过程中,每30天用水管插入池底灌入20ppm的过氧化钙溶液,进行池底增氧,防止池底淤泥因缺氧腐败而导致黄鳝发病,每15天用15ppm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另外、每5天每100公斤黄鳝用大蒜素20克,每日投喂—次,连用3天,预防疾病。黄鳝常见疾病有:
烂尾病:病初,黄鳝尾部充血发炎,肌肉出现坏死溃烂,反应迟钝,严重时尾部烂掉,最后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防治方法:在运输时防止损伤种苗,放养密度不要过大,注意勤换清洁水源,用鳝病灵全池泼洒。
腐皮病:病初,黄鳝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病情严重时,病鳝表皮点状溃烂,体表有形状个规则的小洞,并感染内脏而死亡。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灭病原体,防止污染。春季,每立方米水体用鳝病灵5~10毫升全池泼洒,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
感 冒:换水时注意温差不能过大,可预防该病发生。
肠炎病:病鳝食欲减退,游动迟缓,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局部或全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不投喂腐烂的饵料。每立方米水体用1~2克漂白粉或10克生石灰浸洗5分钟,用鳝鱼转立停拌饲料投喂,连用3天。
毛细线虫病:寄生于鳝鱼体内,使鱼消瘦死亡,并伴有水肿、肛门红肿。每公斤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0.1克,拌入饲料内投喂,连续6天既可。
人工育肥
池塘建造 黄鳝养殖池应建在避风向阳、有水源保证和土质较坚实的地方,水泥池、土池、稻田养殖都行。养殖黄鳝的池子面积根据养殖规模大小而定,一般2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70厘米,池壁要高出水面约30厘米,以防黄鳝逃跑。池形以长椭圆形为好,池塘四周用砖砌成,池边墙顶做成“T”形出檐20厘米左右,池底用水泥铺成,上面再铺放25厘米左右的塘泥,以利于黄鳝打洞潜伏。池内水泥不宜太深,最好保持在15厘米左右。排水孔要设防逃的低洼池、旧尼龙网。池塘水面的1/3面积种值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作为黄鳝遮阴潜伏栖息之用。
鳝苗放养 种苗最好来自人工培育驯化的优良深黄大斑鳝。鳝苗要求以野生的为主,选身体无损伤、无寄生虫、体格健壮、大小均匀的种苗,每公斤60~80尾,每平方米放黄鳝苗1公斤左右。规格为20~30尾/公斤的鳝苗放养密度为3~4公斤/平方米;规格为10~20尾/公斤的鳝苗放养密度为4~6公斤/平方米。规格不一的鳝苗要分池饲养,同时按10%的比例搭配少量泥锹。
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黄鳝饲料可以是蚯蚓、河蚌肉、螺蛳肉、小杂鱼、小蝌蚪、小昆虫、动物内脏及瓜果蔬菜类等。黄鳝昼伏夜出,放苗后一个星期内一般在下午大黑以后投喂,然后逐渐提早喂食时间,驯化到最全的在下午2时投喂;鲜饵投饵率为5%~6%,于饵投饵率为1%~2%,且根据水温酌情增减投喂的动物性饵料要新鲜;2、日常管理:主要是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刚放苗时池水要浅些,以10厘米为宜,以后逐渐加深水痊,一般保持在15~20厘米。要经常换水.每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2为宜。夏季高温时,每天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最好选在清晨,此时水源的温度与池水的温度基本保持一致,防止因温差太大(大于3度)而使黄鳝“感冒”。每日清晨及时捞出死鳝、病鳝和弱鳝,可沿池边种植丝瓜、葡萄等藤蔓植物遮阴降温。
黄鳝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适合在大的水体中进行,主要优点是水流通过网孔,使箱体内形成一个活水环境,因而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可实行高密度精养。主要养殖技术如下:
网箱面积以20平方米左右为佳,网长5m、宽4m、高1m,其水上部发为40cm,水下部分为60cm。网质要好,网眼要密,网条要紧,网箱设置在水深0.8m以上的池塘中,网箱可并排设置在池塘中,两排网箱中间搭竹架供人行走及投饲管理。网箱的设置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面积的50%,否则易引起水质恶化。网箱中放置水草,最好是水花生,其覆盖面积应占网箱面积的90~95%。
黄鳝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一年四季连续生产,无土流水养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开放式。适合长年有温流水的地方建池,适于较大规模的经营。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为40厘米,宽1~2米,池埂宽20~40厘米。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厘米的进水管、排水管各2个;(2)封闭循环过滤式。适宜在大城市或水源缺乏的地方使用,饲养用水可以重复使用,耗水量较少,便于控制温度,但投资稍大。另外需建造曝气池,沉淀池,增加一些净水设备、抽水设备和加温设备。
黄鳝稻田养殖
利用稻田养殖黄膳,成本低、管理方便,既产稻谷又产鱼,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稻田的选择及要求:饲养黄鳝稻田应选择保水性能好,地势低洼,进排水方便的田块。一是加高加固田埂,达到不渗水漏水;二是在田块四周内外挖一套围沟,其宽5m,深1m,另在田块中间开挖“+”或“井”字型小沟,宽50cm,深30cm,并与四周环沟相通;三是搞好进排水系统,并在进排水口处安装坚固的拦鱼设施,以防逃鱼。投放种苗时间集中在4月中下旬一次性放足,鱼种放养时用3%~4%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以防表皮擦伤,并杀灭水霉菌及体表寄生虫
2006年夏天,四川、重庆等地遭遇罕见的高温少雨天气,持续高温使部分黄鳝养殖户养殖的黄鳝出现采食量骤减甚至完全停食,严重的甚至发病死亡。这种现象在网箱和水泥池均有发生,相比之下水泥池更为突出。
大众养殖公司的技术人员根据自身多年的养殖经验,及时给养殖户提出了以下建议:
1、降低光照。使用水泥池养殖的学员,应确保使用的遮阳网遮光率较高,对使用的遮阳网遮光效果不理想的,可以多覆盖一层遮阳网。确保水草的覆盖面积在90%以上,并使水草铺设紧密。
2、严格控温。在高温时节的中午以后,应对鳝池的水温进行监测,确保水温在32℃以下。若采取有效的遮荫措施后水温仍然偏高的,可以采取在中午以后往鳝池缓慢加水的办法来控制水温。
3、保持水质清新。高温季节往往是黄鳝快速生长的黄金时节,此时黄鳝的采食量大,排泄物多,容易导致水质变坏。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换水的方式来保持水质良好,也可以采用往鳝池泼洒光合细菌的方法来保持水质清新。光合细菌的泼洒量为:网箱每亩水面泼洒1-5公斤,水泥池每立方米水泼洒30-50毫升,一般半个月一次。
4、推迟投食时间。夏天高温天气,阳光较为猛烈,按常规投食时间投喂,由于光线较强,黄鳝往往不大出来吃食。将投食时间适当推迟,不仅可以使光线更为适合黄鳝出来觅食,而且由于水温有所降低,更有利于增大黄鳝的采食量。
5、泼洒和投喂清热解毒药物。在持续高温天气,可使用“鳝宝病毒清”、“鳝宝解毒保肝素”等药物进行泼洒和拌料投喂。两种药物可以交替使用,各泼洒一次,各投喂三天,每月进行两次。泼洒均按每亩200克(每立方米水0.3克)进行,投喂每公斤料拌药3-5克。
实践证明,通过采用以上措施,完全可以使黄鳝安全度过高温盛夏。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创造适应的环境、及时投药预防”。使用“鳝宝病毒清”、“鳝宝解毒保肝素”这样的中药制剂,不仅能够做到对黄鳝没有刺激,而且清热解毒效果明显,是黄鳝安全越夏的理想预防药物。
预防黄鳝发病从何入手 | |
我们认为预防黄鳝发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开展自繁自养。收购暂养的黄鳝来源复杂,极易带入各种病虫害,无疑给正常养殖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大家尽可能开展自繁自养。 ②严把引入关。对收购入场的野生鳝,要及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并对饲养环境采取药物泼洒等方式,对病菌进行杀灭。对引入的水草,应进行寄生虫杀灭及消毒杀菌后方可入池。对取用河水、池塘水等水体的,若对其质量存在怀疑,引入时,可采取挂小网箱等方式,用几尾小鱼试水,并对引入的水源进行投放适量的消毒杀菌药物进行处理,然后才予取用。 ③开展生态养殖。我公司养殖场使用动物粪便生产蚯蚓及蝇蛆,用于饲喂黄鳝。由于粪料在使用前均经堆垛发酵,其发酵温度高达70℃以上,再加之我们在取喂前对其进行药物消毒,完全可避免病从口入。我们在发酵粪料时采取泼洒EM生物菌液,不仅使粪料臭味大幅度降低甚至完全消除,还可使粪料发酵更充分。我们对鳝池泼洒EM菌液,促进了鳝池污物的分解,净化了水质。我们在黄鳝饲料中添加EM,不仅能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还能有效地防止黄鳝肠炎病的发生。开展生态养殖,黄鳝成活率高疾病少,养殖更容易,管理更轻松。 | |
春季收苗的的关键 | |
| |
| |
在湖北、湖南、江西等网箱养鳝地区,绝大多数多数养殖户都是在6-7月收购鳝苗用于养殖。由于收购时间偏晚,黄鳝吃食生长的时间相对缩短,黄鳝的增重效果受到局限。同时,由于养殖户集中在6、7月份收购鳝苗,致使鳝苗供应紧张,价格往往偏高。近年来,湖北仙桃等地的养殖户,由于都抢在6、7月份集中收购鳝苗,致使绝大多数养殖户在当地不能收购到鳝苗,大都依靠中间商从安徽、河南、陕西等地运入鳝苗供应养殖,不仅鳝苗质量难以保证,其价格往往比春季高出1倍甚至更高(2006年春季鳝苗一般在每市斤7-8元、夏季当地购买价每市斤达15-17元)。 春季收苗不仅可以大幅度延长黄鳝的吃食生长时间,同时由于收购鳝苗用于养殖的人较少,价格相对较低。同时,开展春季收苗,可以更好的利用当地的野生鳝苗资源,缓减鳝苗供应的紧张局面。以湖北仙桃为例,春季当地大量鳝苗流入市场低价销售,夏季大家又高价买入外地鳝苗,如果能将当地鳝苗利用起来,对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增重效果、增加养殖效益是非常有好处的。 那么,这些地区为什么不在春季收购鳝苗呢?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春季收苗的种种好处吗?我们在与当地养殖户的交流中发现,很多养殖户也曾经在春季开展过收苗,但现实的结果是要么成活率不到50%,要么全军覆没。很多在春季收购鳝苗养殖的养殖户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凭借以往的经验,养殖户普遍认为只有在夏季收购鳝苗才是安全的,春季收苗是不可行的。 大众养殖公司多年来都是从3月下旬便开始收购鳝苗用于养殖,在成活率上面,并没有发现和夏季收购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实践证明:春季收苗是完全可行的。当然,大众养殖公司春季收苗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公司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影响黄鳝春季收购成活率的主要原因是春季的气温不稳定,黄鳝出水后容易患上感冒病所致,而感冒病是很难彻底治疗的。大众公司在收购时就是充分重视了黄鳝感冒病的预防。其主要方法如下: 1、充分了解黄鳝从野外起捕的情况,避免收购已经患病的黄鳝。一般电捕黄鳝,大多是在晚上进行。捕捉者电捕时,如果当晚气温急剧下降,势必导致黄鳝出水后接触温差较大的空气而患病,因此,对于急剧降温天气捕捉的黄鳝则最好不要收购。 2、选择晴天收购。由于晴天的气温一般高于水温,所以选择晴天收购鳝苗比较稳妥。由于收购鳝苗需要将黄鳝全部捞出水进行过称,晴天一般气温较高,但水温相对较低。黄鳝从低温进入高温不会感冒,但从高温到低温则容易出现感冒。因此,我们在晴天收购时,应尽量缩短鳝苗离水时间,避免鳝体温度升高后入水出现感冒。同时,在鳝苗分级时最好浸入水中进行,以避免黄鳝离水而发生感冒。 3、投喂或泼洒多种维生素,避免黄鳝出现应激反应。多种维生素在动物养殖中,普遍应用于防止动物在转群、环境温度骤然变化等情况下,补充动物电解质、增强动物的身体抵抗力等方面。在黄鳝入池时,泼洒或投喂多种维生素,有利于增强其抵抗力,尽可能避免疾病发生。有条件的,在运输或投放前使用“应激灵”进行浸泡则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在使用多种维生素时,一定要注意购买含量较高的正品,以保证获得应有的使用效果。 把握好以上三个方面,接合公司的收购处理方案,成功实现春季收苗并不困难。当然,我们多年从事收购,一般使用的都是水泥池。2006年,一个湖北的学员向我们反应:按我们的方法收购鳝苗,在水泥池收购黄鳝能够顺利成活,但一放到网箱内就不行,黄鳝很快出现疾病并不断死亡。从网箱和水泥池的水温环境来看,我们使用水泥池在春季收购黄鳝时,池水的深度仅为20厘米,而网箱的入水深度在50-60厘米。水泥池的水比较浅,在日光照射下容易升高,与气温的差距相对较小。网箱的入水深度较大,在春季由于日光较弱,加上降雨较少,箱底温度偏低,黄鳝入池时掉入箱底,很容易诱发感冒病发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建议大家在使用网箱开展春季收苗时,降低养鳝池塘的水位或升高网箱,使箱内水体的深度保持和水泥池基本一致(20厘米左右),这样便可以达到和水泥池收苗的相同效果。 |
一、鳝鱼池的建造
1.水泥池 面积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池面和底部要打磨光滑,以免鳝鱼在活动中擦伤皮肤造成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池子顶端应高出水位30厘米左右,并设置自然溢水口,出水口用网片固定以免黄鳝逃跑。水泥池养鳝分有土和无土两种养殖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要栽种水花生或水葫芦,在炎热季节起调节水温和供鳝鱼休息之用,可全池种满只留小部分投食口。若是有土养殖以铺20厘米~30厘米泥土为宜,泥层以上水位保持在20厘米~25厘米为宜,水过深则鳝鱼在活动中要消耗过多的能量,过浅则水体易浑浊且水温变化大;若是无土养殖水位保持在30厘米~40厘米为宜,该养殖模式的优越性在于水体消毒效果好,而有土养殖,消毒时药力较难作用到泥土中、底部,且易滋长各种寄生虫及其中间寄主,如蚂蟥、扁叶螺、椎实螺等。
2.稻田养殖 先把稻田泥土挖开,埋上网箱后再把泥土放回网箱里,把网箱四角固定住,栽上水花生或水葫芦,面积以20平方米~30平方米为宜。在网箱里不宜种植水稻等根系粗糙、发达的作物,因鳝鱼有钻土习惯,易擦伤表皮。
3.各种池塘、湖泊、水库插网养殖 即网箱无土养殖,面积以15平方米~20平方米为宜,这样便于消毒、治病,发病时可直接把网箱和鱼一起放到大的消毒容器里。网箱里也要培育水花生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供鳝鱼休息。
以上各种养殖模式面积不宜过大,过大则易在养殖过程中造成鳝鱼大小差异增大,不利生长。
二、选种
应选黄色且黑斑点大而密的鳝种,此种鳝种长得最快;黄色、斑点小且不规则的长得一般;黄黑色的长得较慢;而乌黑或青黑色的长得最慢,但这种苗相对较凶猛。
在选择种苗时,应注意不选有伤、电打、钓、套的苗种,而选健康、活力强、逆水游动能力强、轻轻触其尾端反应迅速的苗种。选种时应选大小规格一致的苗种,因鳝鱼有互相残食现象,特别是在饵料不足时极易发生。
三、水温、ph值对鳝鱼的影响
黄鳝对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28℃时活动力最强、生长快、饵料利用率高。在这段时间要注意饲料的投喂,让鳝鱼吃饱。当水温低于15℃时黄鳝不摄食,进入冬眠状态。所以在江北地带,4月份水温不稳定时,不要往池里加水和投饵诱鳝鱼出洞,以免水温度变化大造成鳝鱼疾病。鳝鱼可采用湿法越冬,其方法是:先把水放干,保持土层湿,天冷和下雪时可加一层稻草或干草等保温,防止结冰;也可采用深水越冬法,但有个缺点,第二年天气变暖时鳝鱼活动能力增强会出洞寻找食物,但该法由于此时天气、水温尚不稳定鳝鱼易患感冒等疾病。
pH值也叫即酸碱度。在饲养过程中,如果溶氧不足,氧化过程受抑制,饵料残渣、有机物、排泄物等逐渐积累,分解不充分,就会积存有机酸而使pH值下降,影响鳝鱼的生长,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换新鲜、干净的水,因鳝鱼喜欢干净的水质,平时要注意经常换水和测定pH值,鳝鱼一般适宜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水域里(pH值在6.5~7.2之间),换水时要注意天气和水温,每次换水以3厘米~5厘米为宜,宜先慢慢放入新鲜水后再慢慢排放老水。发病季节也应照此处理。因换水过快,易造成温差大,从而使鳝鱼感冒。
四、鱼池管理
1.在鱼苗放养前进行鱼池消毒 消毒时间应定在鱼苗放养以前的10天左右,因过晚可能鱼池留有残毒,过早易重新滋生细菌。在消毒时池水保持5厘米~6厘米高,用90克/平方米~120/平方米的生石灰消毒。消毒后的第二天最好用耙把泥和石灰乳搅合一遍,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消毒时每隔1天~2天入放新水,排出旧水。
2.鱼苗的消毒和放养 放养前为了测定鱼池是否留有残毒,可用5厘米~10厘米的鳙鱼或鲢鱼苗按2尾/平方米~3尾/平方米作“试水鱼”,如鱼活动正常则毒性已消失,反之则应推迟放养。放养前对鱼苗消毒采用食盐3%~5%浓度浸洗10分钟~15分钟,或2ppm~5ppm的高锰酸钾,可消除部分的病原和寄生虫,增加抗病力。消毒时最好在阴凉处进行,避免阳光曝晒,时间可视鳝鱼苗的体质适当增减,以看苗是否出现不正常情况来判定,消毒后改放入清水中暂养以备放养,放养时要按规格大小分池,以免相互残杀。还要注意暂养池的水温应和大鱼池(即放养池)的水温相当,两者温差以不大于3℃为宜,如相差较大,应适当调节水温。
3.饲养管理与生长 鳝鱼下池一周左右开始加入部分新水,以后隔2天~3天加水1次,每次以3厘米~5厘米为宜,使水位保持在25厘米左右,夏天天热时可适当增加换水次数,以每次放排3厘米~5厘米为宜,以免造成温差过大。
每天坚持巡池,发现生病的鳝鱼及时捞出分析病因(病鱼一般不进洞、游浮在水面)。坚持精养,投喂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平时疾病预防可用1PPM漂白粉或敌百虫0.2PPM全池泼洒(90%晶体型),防病药物应多备几个品种,经常更换,以免病原体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