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花卉基本知识
花是美的象征,它给人们带来生机、活力和希望。植物,它充满着生机和朝气,蕴含着生命和顽强。而植物的开花,象征着其生命最绚丽乐章开始奏响的那一时刻。经过漫长时间孕育而绽放的花朵,无论朴实,还是妩媚,都是那么令人着迷。
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名人雅士浅吟低唱,留下了无数关于花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花卉是无声的音乐、立体的绘画,有生命的诗歌,孕育着丰富的内涵。
在晦涩、烦恼的日子,花卉给予安慰和鼓励;在成功的时刻,花卉代表掌声和喝彩、祝愿。
美丽的花卉寄予了美好的祝愿和希望,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浪漫和情趣。
其实我们对花卉的观赏不仅局限于花朵,植物的植株、叶片、茎干、根系等均可成为我们欣赏的对象。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喜爱在室内、室外种植一些奇花异草用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促进健康。
花卉在外事活动、亲朋交往过程中,具有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促进科学文化交流的作用。
花卉具有美化环境的巨大作用,花卉以其千姿百态、丰富的色彩和自然美,形成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绿茵似锦的优美景观,使人们在工作之余、劳动之后,能够得以休憩、娱乐和欣赏自然界之美,这样就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建设,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增强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所以,应该充分运用花卉,发挥花卉美化环境的作用;并充分应用花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进入较高层次的思想境界。这样,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处于生机勃勃,情意万千的艺术境地之中,可以说花卉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
项目一 花卉概论
第一项 花卉的含义
一、花卉的含义和范畴
1、花卉的概念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卉是草的总称。这些花草随着自然系统发育和人为驯化栽培,形成了千姿百态、花色丰富、气味芬芳的观赏植物,被人们称为“花卉”。凡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达到观叶、观花、观茎、观根、观果的目的,并能美化环境,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草本、木本、藤本植物统称花卉。
通俗地讲,“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是指姿态优美、色彩鲜艳、气味香馥的观赏植物,“卉”是草的总称。习惯上往往把有观赏价值的灌木和可以盆栽的小乔木包括在内,统称为“花卉”。
严格地说,花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
狭义的花卉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凤仙、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
广义的花卉除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如麦冬类、景天类、丛生福禄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乔木及花灌木等等。另外,分布于南方地区的高大乔木和灌木,移至北方寒冷地区,只能做温室盆栽观赏,如白兰、印度橡皮树,以及棕榈植物等也被列入广义花卉之内。
“花卉”(ornamental plants;garden flowers)是由“花”和“卉”两个字构成。“花”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是主要的观赏部位。“卉”是草的总称。
花在古代作“蕐”,约自北朝起,逐渐流行以花代蕐。卉的本意为草,是草的简写。卉是草类的总名,故古代花卉常称花草。古代称草本开花为“荣”,木本开花为“華”。“荣華”连称,泛指草木开花。所以花卉也就是代表一切草木之花。
狭义的花卉是指草本观赏植物;
广义的(现代)花卉指所有的观赏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观赏的部位包括花、果实、茎、干、根、芽、叶等。
“凡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经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和养护的植物,有观花、观叶、观芽、观茎、观果和观根的,也有欣赏其姿态和闻其香的;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有草本也有木本……应有尽有,种类繁多”(陈俊愉,1990)。
花卉的观赏器官:有观花的(如月季、牡丹等)、观叶的(如蕨类、吊兰等)观芽的(如银芽柳的银白色绒芽)、观茎的(如紫竹、斑竹、红瑞木等)、观果的(如佛手、观赏西葫芦等)和观根的(如水杉的气生根、木棉的板根等),也有欣赏其姿态(如盆景、根雕等)或闻其香的(如玫瑰、兰花、米兰、茉莉、栀子等);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从水生到陆生,气生;有的匍匐矮小,有的高大直立;有草本也有木本,有灌木、乔木和藤本,应有尽有,种类繁多,都包括在花卉范围之中。温室中盆栽观赏的灌木、果树现在也纳入了广义的花卉的概念中。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定义为花卉“为观赏植物的同义词,即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
观赏植物(ornamental plant;landscape plant)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
园林植物(landscape plants)一切适用于园林绿化(从室内花卉装饰到风景名胜绿化)的植物材料,又与广义的花卉同义(陈俊愉,2001)目前,园林植物的含义既包含了观赏植物,又超越了观赏植物的范畴,可以用来“概括园林绿化所有的一切植物材料”(陈俊愉,2001),即又包括那些对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植物。
2、花卉的研究范畴
二、花卉的栽培形式
1、商品化生产
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是生产企业进行的的产业化生产行为。即将在配出的花卉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为社会提供消费的一种栽培方式。
(1)生产特点
1)栽培技术先进规范
2)具有现代化的生产设施和设备
3)规模化生产,专业化、专一化经营
4)产品高度商品化。
(2)产品形式
1)鲜切花
2)盆花
3)种子、种球、种苗
4)生产资料、工具、机械
2、园林绿化种植养护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3、观赏性栽培
非专业单位或个人的非专业化生产。
三、花卉栽培的意义
(一)环境的美化作用——观赏性
1、花色
花瓣内含有两种化合物,一种叫花青素,它极不稳定,遇酸呈红色,遇碱呈蓝色,遇强碱时呈黑色,中型呈紫色,而没有色素时呈白色。
另一种化合物叫做胡萝卜素,目前已知的胡萝卜素有60多种,它一般呈黄色,橘红色,红色等等,所以花就会有无颜六色了。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绚丽多彩
花色一般分两类。一是浓妆,其色彩强烈;二是淡妆,其色调素净。“淡妆浓抹总相宜”,人们秉性不同,喜爱也就各异。中华民族,大都喜欢素淡。
2、花姿
花的姿态姿态之美,有柔美与刚美之分,或称优美与壮美。旧时说的病态美与健康美,也与此相似。二者要和谐统一,柔抒韵,刚抒气,达到气韵洋溢。观赏盆景姿态,讲刚柔中有动,绵里藏刚,柔美与刚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为掩映,如分割开来便不美了。所谓病态美是柔、秀、媚的融合,而与窈窕身体相统一,如健壮的劳动妇女东施,学着西施捧心,反成丑态,就是违背了柔刚统一的原则。
花姿有横、斜、曲、直、垂、悬等,横姿恬静闲适,斜姿潇洒豪放,曲姿柔和婉约,直姿庄重威严,垂悬之姿则轻柔飘逸。
3、花香
中国人赏花是很重视香的。前人品香,还提出浓、清、远、久四项标准。牡丹为国色天香,色香兼备。而事实常是“好花不香,香花不好”,色香难以两全。兰花在群芳中以香胜,号为香祖,尊为国香。孔子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之语。宋诗人江奎认为茉莉花俱备,故咏茉莉:“他年我若修花只,列为人间第一香”。许野雪咏茉莉:“自是天上冰雪种,占尽人间富贵香”。
4、花韵
花韵,即花的风度、品格与特性。
花之美,有难以抵御的魅力。活色生香、灵秀妩媚,其娇姿、丽色、风采、香韵,随环境、季节、天气的变化,如朝暮、阴晴、风雨、霜雪、烟云、雾霭、虹霓,山光水色等自然条件,及自身发育不同阶段,如展叶、孕蕾、盛花、落花等而呈现万千风采、美轮美奂,总给人新鲜奇妙的美感,令人百看不厌。从而也令人精神愉快,身心康健。
花韵有端庄、潇洒、凝重、飘逸、淡雅、清秀、富丽、含蓄、豪放、妖冶、典雅、温婉、雄奇等类型。
不同的花各有其独具的风韵。如文竹,体态轻盈,给人以文雅潇洒的感觉。
含笑花花苞含而不放,予人以含蓄蕴籍的印象。
苍松老干劲挺高耸入云,可谓高雅;
翠竹,清瘦洒脱,可谓潇洒俊雅;
梅花疏枝横斜者清雅,老干遒曲刚劲者古雅。
菊花,性耐霜寒,清芬宜人,可谓坚贞高雅。
水仙,青葱挺秀,幽芳四溢,极为娟丽素雅。
荷花清丽秀雅;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典雅。
人们欣赏花的色、香、姿,乃花的自然美,是外部条件引起赏花者对花的美感,而花韵,是人们对色、香、姿的综合感受,并由之引发的各种遐想。我国不仅有悠久的种花养花历史,也有悠久的赏花历史,自古以来就有“不清花韵,难入高雅境界”之说。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赏花专著,如张兹的《梅品》,高濂的《瓶花三说》、袁宏道的《瓶史》等,这些著作对后人赏花均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形成了“香重于色,神重于形”的赏花传统,强调了美的深度与美的意境。
人们喜欢兰花的高雅、脱俗以及菊花独立寒秋的神韵,赞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与梅花傲雪斗霜的精神。既无美色又无芳香的松、枫、榆、竹因其令人联想到伟大形象与崇高的品德,同样能赢得了许多名人雅士的赞颂。因此,韵是花的内在美,真正的美。
然而,花韵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人们爱花、养花、赏花,由欣赏花的自然美,上升到欣赏花的内在美,形成了独特的花文化,如果说色、香、姿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那么花的韵则深化了这种愉悦,且历久不衰,因此可以说,花韵是花文化之精髓。
花卉的色彩美、香味美、姿态美,这三者其实都是指花卉的自然属性之美——纯自然的美,亦即美学家所称作的第一层次的自然美。我们在欣赏花卉的时候,常常会进行移性和联想,将花卉情感化、性格化,从而在获得花卉自然属性美的同时,还可欣赏到人“外射”到花卉身上的主观情感——自然意态之美,或说“人化的自然”,有的美学家将其看作第二层次的自然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花卉的风韵美。
风韵美是花卉各种自然属性美的凝聚和升华,它体现了花卉的风格、神态和气质,比起花卉纯自然的美,更具美学意义。赏花者只有欣赏到了这一风韵美,才算真正感受到了花卉之美;因为,自古以来,在千姿百态的花木上,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精神意义,使花卉的风韵美具有许多丰富而深邃的内含。
高士其就这样说过:
花代表了人类的许多感情:真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崇高的敬仰……;
花体现了人类的许多精神,坚忍不拔、傲然不屈、神圣贞洁……;
花象征了人类的许多愿望,幸福和平、自由独立、健康欢乐……”。
花木常被用来表示爱情和思念:玫瑰表示初恋:蔷薇表示热恋;红豆树意味着相思与怀念;而青干碧叶的梧桐,则是伉俪深情的象征,古代传说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我国有“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之说,因此,诗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每当恋人、亲人远行时,送一枝芍药花,表示惜别;而古时人们送别朋友常折柳枝相赠,柳与“留”谐音,以示依恋之情,故有“杨柳依依”之说。此外,人们还常以菊花表示清高,牡丹象征荣华富贵,棠棣比喻兄弟,兰花表示高尚,木棉表示英雄,桃花形容淑女,含羞草表示知耻,凌霄花表示人贵自立,而晋代嵇康则在《养生论》中说:“合欢蠲(通捐)忿,萱草忘忧”,可使你去除烦恼,带来欢笑。但,假若你有悲伤,千万别到白杨林里去,不然,“风吹白杨叶飒飒,”会更增你的秋思。古人诗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花韵花韵指花的风度、品德、特性。色、香、姿是实体的外表美,形态美;而韵是抽象的意境美。从美学哲理中来找韵的实质意义,韵是以色、香、姿为前提的,是外因条件引起赏花者产生对花的美感,因而由美的内蕴,发生情的力量,把花人格化,这就是所谓韵。韵,寓于色、香、姿之中,而不是与色、香、姿并列的对立物,没有色、香。姿,便没有韵的存在。
中国赏花者认为,不谙花韵,难入高雅境界。周敦颐的《爱莲说》,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很多言及赏花的文章,对后人赏花,起了很好的启迪作用。现代不少人喜爱松、柏、枫、榆、竹之类的盆栽品种。它们一无美色,二无芳香,人们就是欣赏其韵。在于它有伟大的形象,有崇高的品德。这也就是赏花能引导人精神向上的原因所在。韵是内在的美,真正的美。
花韵的内涵,会随时代的前进而增添新的内容。梅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万花敢从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自歌剧《江姐》唱出了《红梅赞》,人们就自然地呼梅为国魂,对梅的神韵,又加深了新的认识与情感,石竹花原产我国,但其韵的内涵并不丰富,由于世界文化的交流,基督教提倡母亲节,风靡全球,也影响了中国。母亲节的节花为石竹花,在我国也渐渐引起人们关注。因此石竹花也就披上了母亲慈爱的韵。赏花之所以能成为人的精神营养,得以培养高尚情操,感到身心舒畅,使人打开智慧之窗,展开飞向真、善、美的翅膀,其主要动力就在于韵。故赏花四标准中韵的作用应是最大的。韵是色、香、姿的升华。
5、赏雅
赏花求雅 赏花求雅。雅的内容是什么?所谓雅其实就是境界。既是花的境界也是赏花人的境界。
雅的标准:清代《考磐余事》作者屠隆说:“清香而色不艳者为雅。”也就是说雅有两个标志,一是香清,二是色淡。画家把雅分为五类:“古淡不真,不著一点色相者高雅也。布局有法,行笔有本,变化而不离规矩者典雅也。平原疏木,远寒沙,隐隐遥岭,盈盈秋水,笔墨无多,愈玩之而愈无穷者隽雅也。神恬气静,使人顿淌其躁妄之气者和雅也。能集前方各家之长而自成一种风度,且不失名贵卷轴之气者大雅也。”这五雅具有民族特色,用来衡量艺术,提高欣赏水平,起着积极作用。现在评比名花与盆景,也常以此作参考。
雅与俗的关系:赏花求雅,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审美习惯,是我们民族品质高尚、朴实、纯洁的反映。雅是相对俗而言,或说“雅人鄙俗”,或说“雅俗共赏”,雅俗关系究如何看待?清末词人况周仪论雅,认为愈朴便愈厚,愈厚便愈雅。有人认为,美和雅的基本条件是干净,健康,包括身心两方面,能符合此条件,个个是美人,个个是雅人,哪怕他目不识丁。雅不是语言文字的技巧问题,而是个境界问题,所以求雅必须通过求朴、求厚,以达到真雅。
雅的角度:具体看我国“园林三宝(树中银杏、花中牡丹、草中兰)”中的牡丹与兰花。园林前辈将牡丹列为典雅,兰花列为高雅,这不是说它们所有品种个个都合“雅”的标准,而是从它们之中,经比较评选,择其达到雅的境界者列为雅品。牡丹古有四大名种:姚黄、魏紫、赵粉、豆绿。其中魏紫之色,如不能算是素淡不艳,何以列入?说清这个问题,就要懂得美与雅的关系。美是以真、善为基础,构成美的条件还要具备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雅是从美出发,成为心灵的活动,成为情的力量,是超出美的一种思想境界。清代诗人潘韶《咏白牡丹肝“干红万紫斗芳春,羌独生成洁白身。似厌繁华存太素,甘抛富贵作清贫。”诗人赏牡丹时有感而发,这诗就是他的审美观,他认为牡丹的华丽是美的,其中尤以白牡丹为最淮棗洁白太素,不贪富贵。把美与雅的关系分得很清。著《盆景偶录》的苏灵谈雅,他认为兰、菊、水仙、蒲草最雅,称为“花草四雅”。兰的品质最高雅,居四雅之首。朱德咏兰诗:“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咏出了兰花的风韵甜高雅品质。这和前人所说“国色向来夸素面,佳人原不借浓妆”的求雅观点是一致的。
5、花趣
跳舞草、仙人掌类、多肉植物、食虫植物
(二)花卉是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的重要材料之一
花卉种类繁多,用途广泛。花卉在园林中构成花团锦簇、绿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达到人们对园林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环境保护、卫生保健、风景艺术等多方面的要求。为此,花卉和地被植物等是园林绿地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花卉在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即是利用其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形态等来布置出不同的景观,作盆栽和地植。
盆栽装饰厅堂,布置会场、点缀房间。地栽布置花坛,花境、花带等。丛植或孤植来强调出入口和广场的构图中心,点缀建筑物、道路两旁、拐角和林缘,在烘托气氛、丰富景观方面有它独特的效果。花卉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幽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花卉还多应用于各种重大节日、各类展览会和各种会议的装饰和布置,增添欢快和喜庆的气氛。如“五一”、“十一”、元旦、春节,街头巷尾用花卉点缀,增加了节日的气氛。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直成了花的海洋,花的世界。
(三)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1、维持碳氧平衡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由于城市人口比较集中,在城市中不仅人的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而且各种燃料燃烧时也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吸收大量氧气,所以有时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达0.05%-0.07%。二氧化碳虽是无毒气体,但是当空气中的浓度达0.05%时,人的呼吸已感不适,当含量达到0.3-0.6%时,人就会感到头痛,出现呕吐、脉搏缓慢、血压增高等现象,对人体就有害了。
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也是氧气的天然制造厂。花卉树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人们生存必需的氧气,通常1公顷的阔叶树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放出570公斤氧气。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由此可见,城市中的公园、行道树、庭园、草坪等对调节空气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人们在树木茂密的地方感到空气特别新鲜的原因。
2. 调节气温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绿化地区的气温常较建筑地区低,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尤其在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低3-5℃,而较建筑物地区可低10℃左右,森林公园或浓密成荫的行道树下效果更为显著。即使在没有树木遮荫的草地上,其温度也要比无草皮的空地低些。据测定:7-8月间沥青路面的温度为30-40℃,而草地只有22-24℃。炎夏,城市无树的裸露地表温度极高,远远超过它的气温,空旷的广场在1.5米高度的最高气温为31.2℃时,地面的最高地温可达43℃,而绿地中的地温要比空旷广场低得多,一般可低10-17.8℃,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
3、调节湿度
提高空气湿度 树木能蒸腾水分,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汽增多,空气湿润,使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10-20%。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森林中空气的湿度比城市高38%,公园的湿度也比城市中其它地方高27%。1公顷阔叶树林,在夏季能蒸腾2500吨的水,相当于同等面积的水库蒸发量,比同等面积的土地蒸发量高20倍。据调查:每公顷油松每月蒸腾量为43.6-50.2吨,加拿大白杨林的蒸腾量每日为51.2吨,
4、吸滞烟尘和粉尘,吸收有害气体
茶花、仙客来、紫罗兰、晚香玉、凤仙花、石竹、唐菖蒲等可通过叶片将毒性很强的二氧化硫,经过氧化作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性的硫酸盐等物质。
水仙、紫茉莉、菊花等能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植物细胞的蛋白质等。
石榴、菊花等则有吸收硫、氟化氢、汞等的能力。
茉莉等花卉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某些细菌,抑制结核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的生长。 茉莉的香味可使头晕、目眩、感冒、鼻塞等症状减轻。头痛、头晕、感冒、视力模糊者,常闻菊花也颇有好处。
仙人掌类植物白天释放二氧化碳,夜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卧室里摆放一盆仙人掌相当不错。除了仙人掌科植物外,兰科的各种兰花,石蒜科的君子兰、水仙等,也有这种奇特的功能。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居室内环境的质量,在室内装饰中加入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居室,使人们得到心理上的调节,精神上的放松,还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虎尾兰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芦 荟 可以美容,净化空气,常绿芦荟有一定的吸收异味作用,作用时间较长。
滴水观音 有清除空气灰尘的功效。
米兰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淡淡的清香,雅气十足。
非洲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