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处理及法律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审查内容,包括主体资格、资金问题、资质情况、施工能力、社会信誉和财务情况。建设工程合同具有国家干预色彩。
法律分析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如何处理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处理如下:
(1)施工完毕且验收合格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价款或者按照实际结算,价款差额不予支付;
(2)施工完毕但验收不合格的经修复验收合格按照上述办法结算,经修复验收不合格不予支付;
(3)尚未施工完毕合同被确认无效的应当停止施工,视已经完成的工程量是否合格依据上述办法结算。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七百九十三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是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的,可以参照合同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折价补偿承包人。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且建设工程经验收不合格的,按照以下情形处理:
(一)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的,发包人可以请求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
(二)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验收不合格的,承包人无权请求参照合同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折价补偿。
发包人对因建设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损失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应如何审查
1、对发包方应审查的内容
(1)主体资格,即建设相关手续是否齐全。例如,建设用地是否已经批准?是否列入投资计划?规划、设计是否得到批准?是否进行了招标等;
(2)资金问题。施工所需资金是否已经落实或资金来源已经落实,该项内容是发包方的义务,应当在招标文件中就如实载明。
2、对承包方应审查的内容
(1)资质、资格情况:承包方是否具有工程承包主体资格及相应资质,避免合同无效;
(2)施工能力:与资质也存在相关性,主要审查承包方是否超越资质签订合同,否则合同可能无效。另外承包方施工能力也关系到合同是否能够如期交付;
(3)社会信誉:主要考察企业的诚信和信誉;
(4)财务情况:关系到合同履行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发包方后期对业主的违约责任。
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是有限制的,承包人只能是具有从事勘察、设计、建筑、安装资格的人。由于建设工程的标的物为不动产,工程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较大,在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上,就具有强烈的国家干预的色彩。
结语
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处理,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三条规定,如果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价款或实际结算,差额不予支付;如果经验收不合格,修复后合格的可以请求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修复后不合格的则无权请求折价补偿。如需停止施工,已完成工程量是否合格将依据上述办法结算。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查应关注主体资格、资金问题、承包方资质、施工能力、社会信誉和财务情况等方面,以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由于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国家在合同订立和履行方面具有强烈干预色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17修正):第二章 招 标 第十七条 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投标邀请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17修正):第二章 招 标 第十九条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国家对招标项目的技术、标准有规定的,招标人应当按照其规定在招标文件中提出相应要求。
招标项目需要划分标段、确定工期的,招标人应当合理划分标段、确定工期,并在招标文件中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