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 A )
A.任意性 B.强制性 C.离散性 D.线性 2.音高取决于( B )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D )
A.音素 B.音位 C.音渡 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 C) A.自由重音 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 D.不固定重音
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 B )
A.同化 B.异化 C.弱儿 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C )
A.2个 B.3个 C.4个 D.7个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 A ) A.构词语素 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 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 D) A.健儿 B.女儿 C.少儿 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D )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 C )
A.古语词 B.方言词 C.新造词 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 A )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D )
A.句子的句型类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D.句子的简繁类
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C )
A.语气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 D )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李”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李”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 B ) A.语汇意义 B.语法意义C.语境意义 D.蕴含意义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 D )
A.记号 B.笔画 C.音符 D.意符
19.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 B )
A.元音文字 B.辅音文字C.意音文字 D.全音位文字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 A )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 B )
A.行话 B.黑话 C.官腔 D.贵族语言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D.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 B ) 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24.患“失语症”是因为( B )
A.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 B.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C.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 D.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
25.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概念知识的一类词典是( D )
A.历史词典 B.信息词典C.语言词典 D.百科词典 26.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A )
A.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B.单词、语义、语境、句法
C.单词、句法、语境、语义 D.单词、语义、句法、语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方法上看,一个辅音的特征取决于(CDE )
A.音高的高低 B.发音部位的前后C.送气不送气 D.声带振动不振动E.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8.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D )
A.语义场与上下位词没有关系B.语义场是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义项的聚合体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D.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
--精品
精品---
重要表现
E.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29.下列关于语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E ) A.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B.有些语素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意义
C.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大类D.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
E.词都是由语素形成或组成的
30.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D ) A.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 B.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C.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 D.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 E.几千年来,汉字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1.“民族语言政策”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 ADE )
A.关于民族语言教育的政策B.关于官方语言的选择问题
C.关于一个国家内部主体民族语言的政策D.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
E.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问题
39.下面都是“动词(着)+形容词”构成的词组,试从结构形式
(A)和语义指向关系 (B)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
坐着挺好 显着不高兴 看着伤心 透着轻浮 躺着不合适
听着刺耳 走着累 闻着臭、吃着香 A1主谓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动宾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连动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形容词陈述指向动词,或动词支配指向形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形容词说明指向动词的施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3形容词说明指向动词的受事(客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2、[参考答案] 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
(1)形成关系指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功能性差别。即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选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但各级语法单位所含成分的数量不一定增加。 (2)汉语“好”,即是语素,也是词,还可能直接成为句子,就反映了这种关系。 33、[参考答案] 义素
(1)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2)义项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的语义构成成分的集合,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 (3)例如,“哥哥”词义经过与同类的其他词(如“弟弟、组组、妹妹”等)对比,可以得出它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 34、[参考答案] 音位文字
(1)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单位相联系的文字是音位文字。音位文字可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全音位文字常常也简称音位文字。 (2)例如,古腓尼基文字就是只表示辅音音位的辅音音位文字;古希腊文字既有表示辅音的字符,又有表示元音的字符,是全音位文字。 35、[参考答案]语言的亲属关系
(1)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称作语言的亲属关系。 (2)语言的亲属关系是语言谱系分类的基础。具有亲属关系(历史同源关系)的各个语言就是亲属语言归属为同一语系。
(3)例如,汉语和藏语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归属汉藏语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参考答案]举例说明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区别和联系。
(1)单纯词、合成词是根据词所包含语素的数量划分的;单音节词、多音节词是根据词所包含音节的数量划分的。
(2)合成词一定是多音节词,但单纯词不一定是单音节词。
(3)合成词是多单节词,如“飞机”。单纯词是单音节词的例子,如“书”。单纯词是多音节词的例子,如译音词“沙发”,拟声词“轰隆”,连绵词“逍遥”等。
37、[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可以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组成成分。例如:“我找他”这句话,可以分解为“我”、“找他”两个组成成分。“找他”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找”和“他”两个组成成分。
(2)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人们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依时间的先后成线性排列,正是在这种线性的排列中,语言符号之间才得以形成各种组合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我”和“找”这两个语言符号只可能线性排列为“我找”或“找我”,前者形成主谓关系,后者形成动宾关系。 (3)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才有可能依线性顺序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使有限的语言符号通过这种反复的重新组合,可以表达无限的信息和思想。
38、[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为什么只能是渐变的。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急剧变化会使社会的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这一性质要求语言必须有一定的稳因性。例如汉语中“山、水、日、月、人、手、笑、哭”这些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没有变化,一直沿用于今。
(2)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交际活动的内容也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例如“网吧”、“网虫”就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新词汇。
--精品
精品---
(3)稳固和发展这两个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突变,因此,语言的演变和发展只能以渐变的方式来进行。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参考答案]
A1: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 A2: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
A3:看着伤心,走着累,闻着臭、吃着香,听着刺耳。
B1: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
B2:看着伤心,走着累;
B3:听着刺耳,闻着臭,吃着香。
40 、[参考答案] 说明“他说不好”有几种意义,并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 (1)至少有三种意义,
a他不能把某件事或某句话说得让人满意; b“不好”是他说出来的话;c由他来说不好。 (2)a和b是由句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
“说”和“不好”若按动补关系来理解,则为a;若按动宾关系理解,则为b。
(3)c和a(或b)是由层次构造不同造成的。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a(或b);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为c。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参考答案]谈谈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1)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2)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更关注音节内部的结构层次,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整个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例如汉语普通话“挑”[t`iau55]里的[t`]是声母,[iau]是韵母,[55]是声调,在韵母[iau]里,是韵腹,[u]是韵尾。声韵调分析法能够比较好的揭示汉语音节内部的组合规律和整个语音系统的面貌,是汉语音节分析最基本的方法。
(3)声韵调分析法和元辅音分析法并不是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可以看作是音节结构分析的两个不同层面。如果从元音和辅音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仍要考虑它们处于音节结构的位置和层次,如果从声韵组合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也要考虑它们由哪些元音、辅音来具体实现。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都是由单个辅音构成的,韵母是由元音或元音和元音、元音和辅音的组合构成的。
42、[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方面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永定了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
(2)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可以帮助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就是文化语言学。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上最明显。例如相同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示,相同词语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适当举例)
(3)从语言到文化这头看,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了解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否语言文化学。这对于了解没有历史文献资料的民族文化和早期历史及史前史,都很有用处。 (适当举例)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的语言学流派是( C )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3.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 B ) A.[u, ε] B.[α, Λ] C. D.[o, a]
4.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 B ) A.[d, 1] B.[b, k] C.[p, n] D.[t, v]
5.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 )
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渡
6.句子语调的高低升降变化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C)
A.句首部分 B.句中部分 C.句终部分 D.句首和句终部分
7.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 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 这是语流音变中的( A )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8.语汇是词和语的集这是合,下列关于“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语”是所有词组的集合 B.“语”的意义是若干词的意义的加合
C.“语”是可以拆分的语言片段 D.“语”包括“固定词组”和“熟语”
9.下列关于汉语词双音节化倾向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区别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B.减少同音词C.减少同义词 D.调整词的韵律节奏
10.英语“students”中的“-s”是( C )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11.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D )
A.木头 B.念头 C.苦头 D.山头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词法手段的是( A ) A.虚词 B.重叠 C.轻重音 D.词形变化
13.法语动词“是”的直陈式现在时有6种变化,比如“je (我) suis (是)”,“il (他) est (是)”,“nous (我们) sommes (是)”等,这反映了法语中什么样的谓词属
--精品
精品---
性范畴(D
A.时 B.体 C.态 D.人称
14.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
A.分布标准 B.意义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5.下列词类从大类到小类的归类,不正确的是( C )
A.实词—谓词—动词—及物动词 B.实词—体词—名词—处所名词
C.实词—谓词—助词—时态助词 D.实词—体词—量词—名量词
16.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 B )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 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
17.下列成对的词语中,属于相对反义词的一组是( D)
A.成功—失败 B.合法—非法C.本地—外地 D.勤劳—懒惰
18.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属于简单述谓结构的一项是( A )
A.老王昨天买了一台彩电 B.李辉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C.他觉得不应该这样做 D.他没接住小李传过来的球 19.造成“北京人多”一句歧义的主要原因是( D ) A.一词多义 B.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C.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 D.不同的层次构造
20.下列关于音符来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D) A.音符是从笔画发展而来的 B.音符是从记号发展而来的
C.音符是从声旁转化而来的 D.音符是从意符转化而来的
21.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拼音文字是( C )
A.古埃及文字 B.古希腊文字C.腓尼基文字 D.中国的甲骨文
22.下列关于语言起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语言产生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B.语言产生于人们的相互约定
C.语言是人类有意识地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来的 D.语言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23.有一类词,它们的词义和构词方式都来自外语,构词语素则是本民族语言的,这类词属于( B) A.借词 B.仿译词 C.意译词 D.音译兼意译词
24.下列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感性思维不一定借助语言进行 B.抽象思维有时与语言有脱节
C.发散思维完全不需要借助语言 D.抽象思维以语言为主要工具
25.在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中,标志着儿童产生最早的语义能力的阶段是( A )
A.单词句阶段 B.双词句阶段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26.下列词典中,属于语言词典的是( B ) A.《永乐大典》 B.《汉语成语小词典》C.《小学生作文词典》 D.《北京地名词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机制上看,一个舌面元音的特征取决于( ABC )
A.舌位的高低 B.舌位的前后 C.嘴唇的圆展D.声带振动不振动 E.送气不送气
28.下列汉语复合词在构词方式上属于支配式的有( BE )
A.视力 B.司机 C.写作D.食物 E.护膝 29.下列哪些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表示)属于“组合关系”( ACE )
A.语素→语素组 B.语素/语素组→词 C.词→词组D.词/词组→句子 E.句子→句组
30.下列关于义项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BCD) A.义项只包括词的理性意义B.义项不包括词的临时意义
C.义项是从词的具体用例中概括出来的D.分析词的意义和用法应以义项为基本单位
E.一个词的几个义项之间并非总有关联
31.下列有关普通话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CD )
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B.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C.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D.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E.以历代经典的文学作品为语法规范 40.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与同组的其他三个在语汇类聚关系上不同,请指出该词语,并说明有什么不同。
A.妈妈 奶奶 姐姐 妹妹B.音位 泉水 纳米 函数C.汽艇 火车 地铁 飞机
2004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12、[参考答案]韵律特征
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言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如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长短音”’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从音节组合层次上,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又可以构成轻重音;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的变化又可以构成语调。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音素。
33、[参考答案]语系
(1)语系是按照“谱系分类”的方法,根据语言间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所分成的不同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反之则属于不同的语系。
(2)比如汉语、藏语、壮语、傣语、苗语等是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汉藏语系。
(3)世界上的诸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九大语系。 34、[参考答案]文化局限词语
文化局限词语: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词语。例如汉语里的“窝头”、“馒头”、“筷子”、“京剧”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在很多民族中没有相应的事物对应词,只得把“馒头”译成“Steamed bread
--精品
精品---
(气蒸的面包)”把京剧叫做“Peking Opera(北京歌剧)”。而很多外来语如“hot dog(热狗)” 、“沙拉(salad)”、“芭蕾(ballet)”等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词,只好采用直译或音译。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文化局限词语”。 35、[参考答案]中介语
中介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而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例如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学到一定程度之后,虽然已经可以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但外国人会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外语“不地道”,这是因为学习者所用的“外语”只不过是较为高级的中介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参考答案]说汉语的人可以用“苹果”这个词指称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各不相同的苹果,而不必为每一个具体的苹果设立一个名称;另一方面,当人们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之类的话语时,又很容易确定话语中的“苹果”具体指的是哪个或哪些苹果。请根据语义的性质说明其中的道理 从其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道理:
(1)词义具有概括性的重要属性。词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使一类事的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苹果”这一词可以指称各不相同的苹果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2)同时,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概括的、一般的,而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人闪谈论的对象却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表达概括意义的语言形式要同个别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就要依靠上下文和交际环境对语言形式所指的限定作用。当他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时,人们很容易确定“苹果”的具体所指,就反映了这个道理。
37、[参考答案]结合实例说明字符与一般图形符号的异同。
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 字符不同于一般图形的地方在于字符眼一定的语言单位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不论是音位、音节,还是语素或词语。
字符与一般图形也有相同点,即字符本身是一种视觉图形,不论是由直线、折线,还是曲线组成的图形。
38、[参考答案]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的地域分化对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同一种语言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即地域方言。地域方言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上都有所差异,比如北京人把“叫”字读做[t?iau51 ] ,广州人却读做[Kiu33 ] ,北京人说“客人”,广州人说“人客”;北京人说的“自行车”,广州人却叫做“单车”;北京人说“你先吃”,广州人却说“你食先”。
另外,在同一个方言区内,由于社会的地域分化,仍存在着分岐,产生次方言和土语。比如在“北方方言”内部,又可分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参考答案]假设某一语言音位系统中的辅音音位只有/p, b, t, d, ts, t?/,请列出/t/的区别特征,并说明理由。
区别特征是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要知道 / t / 的音位特征,必先对这几个音位作一下比较分析:
音位 语音特征
/ p / 双唇 闭塞 清 不送气 / b / 双唇 闭塞 浊 不送气 / t / 舌尖前 闭塞 清 不送气 / d / 舌尖前 闭塞 清 不送气 / ts / 舌尖前 塞擦 清 不送气 / t? / 舌面前 塞擦 清 不送气
从图中我们可知,这几个音位都是不送气音,帮“不送气音”不能成为区别特征,而 / t / 以“舌尖前” 与 / p /、/ b /、/ t? / 相区别,以“闭塞”与 / ts / 、/ t? / 相区别;以“清”与 / d /、/ b /相区别。故音位 / t / 的区别特征应该是“舌尖前、闭塞、浊”。 40、[参考答案] A组:“奶奶”一词不同于其他诸词。因为其他三个词都是重叠词,属于合成词;而“奶奶”一词则是叠音词,属于单纯词,故不同。 B组:“纳米”一词不同。其他三词都是由两个词根语素构成的复合词;而“纳米”一词,则是音译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故不同。 C组:“地铁”一词不同。其他三词都是表示偏正关系的复合词,而“地铁”一词则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参考答案]试各举一例说明语法与语音、语汇、修辞、语境、逻辑等现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语言现象是一个整体。语法和语音、语汇、语境、修辞、逻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语法与语音。
语音形式有时可能影响语法。 比如说:“想起来了”有两个意思(回想起/打算起床),也是两种结构(动补/动宾),这种区别在语音上就表现为“起来”要分别轻读和重读。 (2)语法和语汇。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往往影响到语法,因为某些特定词语会造成语法上的差异。
如“过意不去”的两个意思也会造成语法差异:在表示“不安、抱歉”时,只需要联系一个名词。 (如“我很过意不去”);但在表示“刁难、苛待”时,就必须引出另一个对象(如“他跟我过意不去”) (3)语法和修辞。
修辞也可能影响语法,即为了修辞需要有时可以超出语法规则的限制。比如在“别这么近视眼”、“太阿Q”、“很女性”这样的句子里,名词就话用为动词或形容词而作了谓语。 (4)语法和语境
语境对语法的影响也很大,即在特定条件下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比如“一张动物园”,看起来是量词误用,其它是“我要买一张去动物园的票”这句话的特定场所(公共汽车上)的成分省略现象。 (5)语法与逻辑。
逻辑是语言表达内容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因此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一般人们说话既要符合语法,也要合逻辑。如“门把
--精品
精品---
风吹开了”,虽合语法,却不合逻辑,所以就不是正8.北京话“面”单念时读作[miæn],但“面包”却读确的句子。 作[miæmp u],这种语流音变现象是( C) 42、[参考答案]举例说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和 A.弱化 B.增音 C.同化 D.异化 联系。 9.关于现代汉语“洗”和“浴”两个语素,下列说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环境的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不同而产生的两种语言变体。二者的区别在于:带 A.“洗”是成词语素,“浴”是不成词语素 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也经常用于 B.“洗”是自由语素,“浴”是黏着语素 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对话描写 C.“洗”是不定位语素,“浴”是定位语素 中;带有书面语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面写作和 D.“洗”和“浴”都是实义语素 比较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 10.下列各组中,三个复合词构词类型不一致的一组比如:“头”,在口语中,人们经常会用“脑袋”来是(A ) 表达,而在书面语中则常用“头颅”; A.席卷 耳鸣 地震 B.打倒 切断 推翻 又如:“散步”一词,在口语中,人们会说“溜达”, C.发光 散热 出气 D.天地 欢乐 爱好 而在书面语中,则常可能用“徜徉”。 11.下列各组词,吸收外来成分的手段存在不一致情口语和书面语也是紧密相联在一起的,它们都以我况的一组是( D)
们所共用的语言为基础,在语言用法上没有很大的 A.丹麦 挪威 法兰西 B.沙拉 咖啡 麦当劳 差别。而且往往会有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通用词语 C.卡车 啤酒 立邦漆 D.香波 克隆 好莱坞 与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词语相对应。如口语中的“好12.语法规则的“抽象性”是指(A ) 看”,书面语中的“美丽”其实都表达“漂亮”的意 A.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 思,二者的意思是等同的。 B.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C.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 D.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 共26分) 13.语法现象可以分成“核心语法现象”和“外围语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法现象”,其中“核心语法现象”主要是指( D)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A.词语搭配问题 B.意义表达问题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C.语音实现问题 D.句法结构问题
1.关于“说话”这种口头交际行为,下列说法正确14.主要功能是用来“造句”的同一级语法单位是指的一项是( D) ( C)
A.只涉及心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生理问题 A.语素和语素组 B.语素组和词 C.词和词组 B.只涉及物理问题,不涉及生理和心理问题 D.词组和句子
C.只涉及生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心理问题 15.汉语中的词类(词的语法分类)可以首先分出的 D.既涉及心理问题,又涉及生理和物理问题 两个大类是( B)
2.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 A.基本词和非基本词 B.实词和虚词 言应该主要参考( C) C.典型词和兼类词 D.体词和谓词 A.相互理解程度 16.下列关于“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B.语言结构的差异程度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C.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 A.从最大的词组开始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 D.是否属于同一个国家 为止 3.关于语音四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 B.从最小的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组合到词组 A.在任何语言中,音高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为止 成要素 C.分析时要依据两条原则:“成结构”和“有 B.能起区别语言意义作用的是绝对的音高、音意义” 强和音长 D.分析时采用的方法是“先分主干”和“后添 C.音长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枝叶” D.音强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振幅大小决定的 17.“汽车”和“卡车”是(A )
4.下列关于区别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位词 B.同义词 C.等义词 D.近(B ) 义词 A.音位是通过区别特征相互区别的 18.下列各项中,语义结构属于复合述谓结构的一项 B.区别特征完全取决于语音的自然属性 是( B) C.音位的辨义功能由区别特征负担 A.这样做不值得 B.他跑过去开门 D.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二项对立 C.我们单位需要增加编制 D.他们正在研究如5.关于“复辅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何筹集资金 A.复辅音是一个音节内两个或几个辅音的组合 19.下列各项中,甲和乙是预设关系的一项是( C) B.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彼此之间有过渡音联结 A.(甲)他买了一支钢笔//(乙)他买了一支 C.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 笔 D.复辅音并不是所有语言中都存在的语音现象 B.(甲)老王在小李的左边//(乙)小李在老6.下列各项中,都是低元音的一组是( D) 王的右边 A.[y, æ] B.[a, ] C.[u, ] D.[ ] C.(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7.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A ) 前在学校工作过 A.[k, ] B.[m, n] C.[n, ] D.[k,p] D.(甲)什么水果他都吃过//(乙)他吃过苹
--精品
精品---
果 E.社会方言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20.文字最基本的单位是( B) 2005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A.笔画 B.字符 C.偏旁 D.部首 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21.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三、名词解释 类,已知自源文字都属于(A ) 32、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例 A.词语文字 B.语素文字 C.音节文字 D.音如,汉语普通话的电视,可以切分出d-i-a-n-sh-i五个位文字 单位,它们不能从音质角度继续进行切分,所以它22.在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大的类别是们都是音素。 (C ) 33、基础方言(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 A.语族 B.语支 C.语系 D.语群 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23.在儿童学会说话的过程中,“双词阶段”标志着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儿童产生的语言能力是(C ) (2)所谓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指共同语的语音、语汇 A.语音能力 B.语汇能力 C.语法能力 D.语和语法系统主要来自基础方言。 义能力 (3)例如,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多斯岗方言,24.“萨丕尔(E.Sapir)-沃尔夫(B. L. Whorf)假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之所以被称作“语言相关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34、语言迁移 (B ) (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 A.思维决定语言 B.语言决定思维 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叫做“语言迁移”。 C.语言和思维互不相干 D.语言和思维相互作(2)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用 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
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语言迁移还包括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 C) 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A.“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越快 35、语言获得(1)儿童会说话虽然不是完全不需要 B.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 学习,但更深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甚至是一 C.人们的中介语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 种创造过程。儿童不可能先把词语和句子都模仿下 D.儿童学习母语过程中存在中介语现象 来存在脑子里以后再说出来,也不可能在说出新的26.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本身来看,下列各项中,属句子时先去学习规则,而完全可能说出许多从未听于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主攻方向的是( D) 过和说过的句子。 A.文字编码 B.语音识别 C.文本检索 D.机(2)儿童说话能力的这种发展和创造过程叫做“语器翻译 言获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四、简答题 36.《现代汉语词典》对“鸟”的释义10分) 是:“脊椎动物的一纲,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全身有羽毛, 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一般人对“鸟”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的词义的理解并非如此科学、准确,但并不妨碍人27.从声音产生方面分析,音质的不同取决于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鸟”这个词。请(ADE ) 根据有关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观点, A.发音体不同 B.发音体振动频率不同 对这种现象进行说明。 C.发音体振动幅度不同 D.发音的方法不同 36、(1)词的通俗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 E.共鸣器形状不同 本质特征的反映,词的科学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本质28.关于“常用语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E ) 特征的反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是“鸟”的科 A. 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不是一回事 学意义,而一般人对“鸟”的理解是“鸟”的通俗 B. 常用语汇是和非常用语汇相对而言的 意义。 C.常用语汇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 (2)尽管通俗意义不太科学、准确,但一组非本质 D.常用语汇是和一般语汇相对而言的 特征的总和也可以起到使不同的事物相互区别的作 E.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 用,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专业活动除外),只要掌握29.汉语“妈妈买的”这个词组属于(ADE) 了词语的通俗意义,就足以使人们正确地使用词语 A.体词词组 B.谓词词组 C.向心词组 D.离来指称不同的事物。 心词组 E.特殊词组 (3)词语的科学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30.义素分析的作用和优点有(ACE )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都是按照通俗意义来理解 A.可以简洁地说明词义结构 B.有客观的分析和使用词语的。 标准 37、文字改革有三种类型: 文字改革有哪些类型, C.有助于语义描写的形式化 D.几十个义素便请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可以描写整个词义系统 (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 E.有助于描写和说明词语的组合条件 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我国在1956年31.下列关于社会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 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英文、法文在19世纪进行的 A.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 正字法改革;俄文在十月革命以后取消了某些字母 B.社会方言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的 和对正字法的改革。 C.社会方言是在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中产生的 (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 D.社会方言有自己特殊的结构系统 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废弃了阿拉伯字母,改
--精品
精品---
用拉丁字母。改革前后两种文字类型没有变,都是属的和偶然的。语言学应该以“语言”为研究对象,表音文字,但字符类型变了。 而“言语”问题可以另行研究。 (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从一种意(4)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就纯化了语言学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越南的文字改革就是将的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均质的系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成拉丁字统范围内,这就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真母拼写的表音文字。 正科学。区分“语言”和“言语”对现代汉语的研38、简要说明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的条件 究也具有重大意义,要求研究者从相对均质的语料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以及现代科中去寻找具体语言的内部一致规律。 学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人们认为,语言的起源必42、语法意义的类叫作“语法范畴”,其中主要由词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 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是“词法范畴”。请(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参考下面的答题示例,试定义和举例说明语言中其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他几种词法范畴(答出5种即可) 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 示例:“性”范畴是一种体词属性范畴,指在某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如俄(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语、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俄语用词尾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具备了这种生理条件,表示,德语用冠词表示。动物词语的性往往跟动物才可能产生有声语言。 本身的雌雄有关,但其他词语可能与事故的性属性(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不一致。如德语“Das Sofa(沙发)”是中性,法语“le 产生了相互交往的迫切需要,即“已经到了彼此间fauteuil(沙发)”是阳性。“太阳”一词在德语、法语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社和俄语中分别是阴性、阳性、中性。 会条件,才有必须产生语言。 五、分析题 汉语普通语中的元音[ ]和[e]可以看作一(1)“数”范畴:是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与个音位的两个变体。请根据下列语音材料,分析这词汇上表示事物具体数量的数量词不同,一些语言两个元音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将它们归并在一个音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成单数和复数,大多位中的理由。 用词缀表示。如英语“house/houses(房子)”,前者 [mei35]煤 [tuei55]堆 是单数名词,后者是复数名词。 [m u35]谋 [tu n55]蹲 (2)“格”范畴:是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 [m n35]门 [ti u55]丢 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我”主格形式“I”,宾格39、(1)[e]只出现在韵尾[i]前。 形式“me”,属格形式“my”等。 (2)[ ]不出现在韵尾[i]前,而可以出现在韵尾[u]和[n](3)“有定和无定”范畴:是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前。 一组特征。在印欧语的很多语言中都用定冠词和不(3)[e]和[ ]呈互补分布,发音又相近,因为可以归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意义。如英语“the 并在同一个音位。 book”是有定的,“a book”是无定的。汉语中要用40、下列A、B、C三组单位的两个成分之间都能插“这本书”或“一本书”等形式表示名词的有定和入其他成分进行扩展,但情况不同,请说明三组单无定。 位各自的扩展特点,并各举一个同类的例子。 (4)“是”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射时 A.大车 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包括现在时、过 B.铜壶 去时和将来时等。如英语现在时“He works(他工 C. 唱歌 作)”,过去时“He worked(他工作过)”。 (1)“大车”:两个成分中间虽能插入其他成分,例(5)“体”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如“的”,但插入成分数量有限,插入后整个组合意行状况的一组特征。如英语“I am reading the book(我义就会改变。举例(略)。 正在读这本书)”是进行体,“I have written the book(2)“铜壶”:两个成分中间虽能插入其他成分,例(我写完了这本书)”是完成体。汉语在动词后面加如“的”,但插入成分数量有限,插入后整个组合的“了、着、过”等助词表示相应的意义。 意义没有明显改变。举例(略)。 (6)“态”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施受(3)“唱歌”:两个成分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例关系的一组特征。主要分主动态和被动态。如英语如“一首”等,插入成分数量较多,扩展比较自由。“The cup was broken by Mary(杯子被玛丽打碎了)举例(略)。 是被动态。 六、论述题 “语言”和“言语”具有怎样的区别?(7)“人称”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区别“语言”和“言语”对语言学和现代汉语研究致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有什么意义? 单数时动词加“-s”,将来时主语是第一人称用助动41、(1)“语言”和“言语”是从言语活动这种社会词“shall”,其他人称用“will”。 现象中区分出来的,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 (2)“语言”是社会的,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语言学概论试题 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抽象的均质的系统。“言语”则是个人的,是言语活动中课程代码:00541 具有个人特色的部分,不是全社会共同使用的,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此是异质的。
(3)“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从共26分)
--精品
精品---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 A.[k,]
B.[m, n]
D.[k,p]
1.关于“说话”这种口头交际行为,下列说法正确C.[n, ] 的一项是( )
A.只涉及心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生理问题 B.只涉及物理问题,不涉及生理和心理问题 C.只涉及生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心理问题 D.既涉及心理问题,又涉及生理和物理问题 2.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应该主要参考( ) A.相互理解程度 B.语言结构的差异程度
C.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 D.是否属于同一个国家
3.关于语音四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任何语言中,音高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
B.能起区别语言意义作用的是绝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
C.音长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D.音强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振幅大小决定的 4.下列关于区别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位是通过区别特征相互区别的 B.区别特征完全取决于语音的自然属性 C.音位的辨义功能由区别特征负担 D.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二项对立
5.关于“复辅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辅音是一个音节内两个或几个辅音的组合 B.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彼此之间有过渡音联结 C.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 D.复辅音并不是所有语言中都存在的语音现象 6.下列各项中,都是低元音的一组是( ) A.[y,æ] C.[u,]
B.[a,]
D.[,]
A.弱化 C.同化
8.北京话“面”单念时读作[miæn],但“面包”却读
B.增音 D.异化
9.关于现代汉语“洗”和“浴”两个语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洗”是成词语素,“浴”是不成词语素 B.“洗”是自由语素,“浴”是黏着语素 C.“洗”是不定位语素,“浴”是定位语素 D.“洗”和“浴”都是实义语素
10.下列各组中,三个复合词构词类型不一致的一组...
7.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
--精品
精品---
是( ) A.席卷 切断 C.发光 欢乐
耳鸣 推翻 散热 爱好
出气
D.天地
地震
B.打倒
18.下列各项中,语义结构属于复合述谓结构的一项是( ) A.这样做不值得 何筹集资金
19.下列各项中,甲和乙是预设关系的一项是( )
A.(甲)他买了一支钢笔//(乙)他买了一支笔 B.(甲)老王在小李的左边//(乙)小李在老王的右边
立邦漆
D.香波
C.(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前在学校工作过
D.(甲)什么水果他都吃过//(乙)他吃过苹果 20.文字最基本的单位是( ) A.笔画 C.偏旁
B.字符 D.部首
B.他跑过去开门 D.他们正在研究如
C.我们单位需要增加编制
11.下列各组词,吸收外来成分的手段存在不一致情...况的一组是( ) A.丹麦 咖啡 C.卡车 克隆
挪威 麦当劳 啤酒 好莱坞
法兰西
B.沙拉
12.语法规则的“抽象性”是指( ) A.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 B.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C.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 D.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
13.语法现象可以分成“核心语法现象”和“外围语法现象”,其中“核心语法现象”主要是指( ) A.词语搭配问题 题
C.语音实现问题 题
14.主要功能是用来“造句”的同一级语法单位是指( ) A.语素和语素组 C.词和词组
D.句法结构问
B.意义表达问
21.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已知自源文字都属于( ) A.词语文字 C.音节文字 ( ) A.语族 C.语系
B.语支 D.语群
B.语素文字 D.音位文字
22.在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大的类别是
23.在儿童学会说话的过程中,“双词阶段”标志着儿童产生的语言能力是( ) A.语音能力
B.语汇能力
B.语素组和词 C.语法能力 D.语义能力
D.词组和句子 24.“萨丕尔(E.Sapir)-沃尔夫(B. L. Whorf)假说”
之所以被称作“语言相关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 )
B.语言决定思维 D.语言和思维相互
15.汉语中的词类(词的语法分类)可以首先分出的两个大类是( ) A.基本词和非基本词 C.典型词和兼类词
B.实词和虚词 A.思维决定语言
作用
D.体词和谓词 C.语言和思维互不相干
16.下列关于“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最大的词组开始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 B.从最小的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组合到词组为止 C.分析时要依据两条原则:“成结构”和“有意义” D.分析时采用的方法是“先分主干”和“后添枝叶” 17.“汽车”和“卡车”是( ) A.上下位词 C.等义词
B.同义词 D.近义词
--精品
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越快 B.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 C.人们的中介语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 D.儿童学习母语过程中存在中介语现象
26.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本身来看,下列各项中,属
精品---
C.向心词组 E.特殊词组
未 来
D.离心词组
30.义素分析的作用和优点有(一 ) A.可以简洁地说明词义结构段 析标准
时
D.几十个义素
C.有助于语义描写的形式化间 便可以描写整个词义系统研
E.有助于描写和说明词语的组合条件究
31.下列关于社会方言的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主
A.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攻 B.社会方言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的方 C.社会方言是在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中产生的向 D.社会方言有自己特殊的结构系统的 E.社会方言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2.音素 33.基础方言
A.文字编码 C.文本检索 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 ) A.发音体不同 不同
C.发音体振动幅度不同 E.共鸣器形状不同 ( )
A. 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不是一回事 B. 常用语汇是和非常用语汇相对而言的 C.常用语汇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 D.常用语汇是和一般语汇相对而言的 E.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 29.汉语“妈妈买的”这个词组属于( ) A.体词词组
B.谓词词组
B.语音识别 D.机器翻译
34.语言迁移 35.语言获得 分)
36.《现代汉语词典》对“鸟”的释义是:“脊椎动物的一纲,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并非如此科学、准确,但并不妨碍人们在日常生活
B.发音体振动频率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鸟”这个词。请根据有关词的
“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观点,对这种现象
D.发音的方法不同 进行说明。
37.文字改革有哪些类型,请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汉语普通语中的元音[]和[e]可以看作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请根据下列语音材料,分析这两个元音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将它们归并在一个音位中的理由。 [mei35]煤
--精品
B.有客观的分
)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
27.从声音产生方面分析,音质的不同取决于的鸟都会飞,……”一般人对“鸟”的词义的理解
28.关于“常用语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38.简要说明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的条件。
[tuei55]堆
精品---
[mu35]谋 [mn35]门
[tun55]蹲 [tiu55]丢
13.D 14.C 15.B 16.D 17.A 18。B
40.下列A、B、C三组单位的两个成分之间都能插
入其他成分进行扩展,但情况不同,请说明三组 19.C 20.B 21.A 22.C 23.C 单位各自的扩展特点,并各举一个同类的例子。 24。B A.大车
25.C 26.D
B.铜壶 C. 唱歌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42小题10分,共18分)
言”和“言语”对语言学和现代汉语研究有什么意义?
42.语法意义的类叫作“语法范畴”,其中主要由词参考下面的答题示例,试定义和举例说明语言中其他几种词法范畴(答出5种即可)
示例:“性”范畴是一种体词属性范畴,指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如俄语、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俄语用词尾表示,德语用冠词表示。动物词语的性往往跟动物本身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
41.“语言”和“言语”具有怎样的区别?区别“语10分)
27.A D E 28.A B C E 29.A D E 30.A C E 31。A B
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是“词法范畴”。请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2.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出hn sh)
雌雄有关,但其他词语可能与事故的性属性不一致。 (电视)可以切分为d—i—a—n—sh—i五个单位,如德语“Das Sofa(沙发)”是中性,法语“le fauteuil(沙它们已不能从音质角度继续进行切分,所以它们都发)”是阳性。“太阳”一词在德语、法语和俄语中分
是音素。 ,
别是阴性、阳性、中性。
2005年10月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33.(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作“基础方言”。
(2)所谓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指共同语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系统主要来自基础方言。
(3)例如,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多斯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岗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26分)
1.D 2.C 3.B 4.B 5.B 34.(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6。D
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叫作“语言迁
7.A 8.C 9.C 10.A 11.D 。 移”12。A
(2)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
--精品
精品---
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 1956年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英文、法文在19世纪
(3)语言迁移还包括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进行的正字法改革;俄文在十月革命以后取消了某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些字母和对正字法的改革。
(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
35.(1)儿童会说话虽然不是完全不需要学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废弃了阿拉习,但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甚至是一种创造过程。儿童不可能先把词语和句子都模仿下来储存在脑子里以后再说出来,也不可能在说出新的句子时先去学习规则,而完全可能说出许多从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
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改革前后两种文字类型没有变,都是表音文字,但字符类型变了。
(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越南的文字改革就是将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成
(2)儿童说话能力的这种发展和创造过程拉丁字母拼写的表音文字。 叫作“语言获得”。
38.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以及现代科学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人们认为,语 36.(1)词的通俗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 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词的科学意义是人们对事物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
本质特征的反映。《现代汉词词典》给出的是“鸟”定的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的科学意义,而一般人对“鸟”的理解是“鸟”的通俗意义。
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2)尽管通俗意义不太科学、准确,但一组 (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非本质特征的总和也可以起到使不同的事物互相区
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具备了这种生理
别的作用,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专业活动除外),只要条件,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
掌握了词语的通俗意义,就足以使人们正确地使用 (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词语来指称不同的事物。
阶段,产生了相互交往的迫切需要,即“已经到了
(3)词语的科学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的学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具备了这科领域,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都是按通俗意义来理解和使用词语的。
37.文字改革有三种类型:
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1)[e]只出现在韵尾前。
(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 (2)[ə]不出现在韵尾门前,而可以出现在韵尾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我国在
和[n]前。
--精品
精品---
(3)[e]和[ə]呈互补分布,发音又相近,因而可语料中去寻找具体语言的内部一致规律。 以归并在同一个音位中。
42. (1)“数”范畴:是表示事物数量的
40.(1)“大车”:两个成分中间虽能插入其一组特征。与词汇上表示事物具体数量的数量词不他成分,例如“的”,但插入成分数量有限,插入后同,一些语言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成单数整个组合的意义就会改变。举例(略)。
(2)“铜壶”:两个成分中间虽能插入其他
和复数,大多用词缀表示。如英语“house/houses(房子)”,前者是单数名词,后者是复数名词。
成分,例如“的”,但插入成分数量有限,插入后整 (2)“格”范畴:是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个组合的意义没有明显改变。举例(略)。
(3)“唱歌”:两个成分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例如“一首”等,插入成分数量较多,扩展比较自由。举例(略)。
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 “我”主格形式“I”,宾格形式“me”,属格形式“my”等。
(3)“有定和无定”范畴:是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在印欧语的很多语言中都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意义。如英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42语 “the book”是有定的,“a book”是无定的。汉小题10分,共18分)
语中要用“这本书”或 “一本书”等形式表示名词
41.(1)“语言”和“言语”是从言语活动的有定或无定。
这种社会现象中区分出来的,语言等于 “言语活动” (4)“时”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减去“言语”。
发生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包括现在
(2)“语言”是社会的,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如英语现在时“He works(他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一个有规律可循
工作)”,过去时“He worked(他工作过)”。
的抽象的均质的系统。“言语”则是个人的,是言语 (5)“体”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活动中具有个人特色的部分,不是全社会共同使用的,因此是异质的。
行为进行状况的一组特征。如英语 “I am reading the book(我正在读这本书)”是进行体,“I have written the
(3)“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book(我写完了这本书)”是完成体。汉语在动词后面的、从属的和偶然的。语言学应该以“语言”为研究对象,而“言语”问题可以另行研究。
(4)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就纯化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均质的系统范围内,这就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科学。区分“语言”和“言语”对现代汉语的研究也有重大意义,要求研究者从相对均质的
加“了、着、过”等助词表示相应的意义。 (6)“态”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主要分主动态和被动态。如英语“The cup was broken by Mary (杯子被玛丽打碎了)”是被动态。
(7)“人称”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现在时主语是第
--精品
精品---
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加“-s”,将来时主语是第一人称
5.下列关于重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用助动词“shall”,其他人称用“will”。
A.有些语言中一个词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重音 B.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可以看作一个音位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C.词重音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 D.重音只跟音强的增加有关
6.下列各组合成词中,每个词都包含粘着语素的一组是( )
B.买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 ) A.语言符号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
B.绝大多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C.可以任意使用语言符号给事物命名 D.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可以任意改变
2.下列语言学流派中集中研究语言本体的流派是( ) A.功能语言学 会语言学 C
结构语言学
3.下列关于舌尖元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音时舌面不起主要作用 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区别
C.没有圆唇音和不圆唇音的区别
是汉语普通话中的一个舌尖元音
4.下列各组辅音中,都是舌面后音的一组是( )
D.B.有
.
认
知
语
言
学D.B.社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A.偷袭 赠送
卖 肤浅 C
蔬菜 电器 .
老
人
初
五D.
7.下列各组词语中,属于重叠词的一组是( ) A.爸爸 星星 娃娃 听 个个 次次 C.~乎乎 ~甸甸 ~兮兮 姥 狒狒 蝈蝈
8.下列关于基本语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B.基本语汇使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 C.基本语汇大部分是相当稳定的
D.基本语汇也包括大部分新造词和古语词 9.英语名词lab(实验室)原来的形式是laboratory,这在词的形成方式上属于( ) A.直接成词 形成词 C 逆序成词
10.英语动词“去”的原形是“go”,过去时的形式是“went”,这在语法手段的词形变化中叫作( ) A.附加
--精品
B.听
D.姥
B.变
.变性成词D.
B.屈
精品---
折 C 零形式
.
异
根
16.在下面的几种古老文字中,不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
B.苏
D.A.腓尼基文字
美尔文字 .
古埃及文字
17.语言中发展演变速度最快的是( ) A.语法规则 位系统 C
B.动
基本语汇
动
宾
词
.
一
般
语
中
国
的
甲
骨
11.下列关于虚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C...A.虚词可以分为辅助词和功能词两个小类 B.虚词包括助动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 C.虚词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D.使用虚词来表现语法意义属于词法手段 12.下列对“撞倒了他的自行车”这个歧义词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偏正词组 补词组 C 向心词组
13.下列对“你把这本书好好读一遍!”这个句子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型类是主谓句 式类是把字句 C
繁简类是单句
14.“年龄”和“岁数”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C是( ) A.感情色彩不同 体色彩不同 C
语气意义不同
15.使用字符最少的文字是( ) A.音位文字 节文字 C 意音文字
--精品
文D.
B.音
汇D.
.
是语言统一途径的一项是组18.下列各项中,不..D.
( ) A.共同语的推广 言成分的借用 C
B.句
非克里奥耳化
.
语
言
的
转
用D.B.语
.功能类是陈述句19.亲属语言的“亲属”是指( )
B.地
D.A.历史同源
域接近
.
B.语
类型相同
结
构
相
似D.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方言的一项是( ) ...
象
色
彩
不
同A.土语 D.
C
B.音
黑话
21.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进行的人类思维活动是
语
素
文
字
( )
B.抽
语
.
行
话D.B.隐
.形
.
D.A.感性思维活动
象思维活动
精品---
C
.发散思维活动D.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下列关于音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音节的划分不受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制约 B.音节是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C.音节是听觉上最不容易分辨的语音单位
形象思维活动
22.关于儿童进入“复杂句阶段”的表现形式,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 够谈论过去和将来发生的事情
C.能够区别句子的同义和歧义现象
能掌握和成人基本相同的词汇量
D.
B.能D.一般的音节都以元音作为音节的核心
E.每种语言的音节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
28.下列各项中,对“徘徊”一词归类正确的有( ) A.连绵词 纯词
.
复合词 E.派生词
29.下列语言片段中,汉语名词“书”具有“有定”语法意义的有( ) A.动词前面的光杆名词:书看完了
B.百B.动词后面的光杆名词:喜欢看书
C.加上指示代词的名词:那书挺好
合
成
词D.B.单
23.提出语言获得“天赋说”的科学家是( ) CA.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I.P.Pavlov) B.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 C.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 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 24.《辞源》属于( ) A.语文词典 科词典 C
.
资
料
词
典D.介词“把”后的名词:把书丢了 E.前面加数量词的名词:买一本书
D.
30.下列关于句子语义结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专用词典
( )
25.关于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正确的表A.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 述是( ) A.二者都主要靠“学习” B.二者都主要靠“获得”
C.第一语言主要靠“学习”,第二语言主要靠“获得”
D.第一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二语言主要靠“学习”
26.外语学习中的“高原期”是指( ) A.外语学习中的初期阶段 语学习中的中间阶段
C.外语学习中的后期阶段
较高水平的中介语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
--精品
B.一个命题可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
C.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变元”构成
D.一个述谓结构的“谓词”只能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
E.一个述谓结构有多少变元是由变元的性质决定的
B.外
31.下列关于“语言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专指语音形式相同或者相似 应出现于成批的词语之中
C.对应只存在于亲属语言之间
是语言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志
D.B.对
D.
精品---
E.是语言谱系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32.发音部位 33.向心词组 34.音节文字 35.第二语言教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以词类和音位为例说明什么是聚合关系。 37.举例说明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几种手段。 38.简要说明语言和思维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言是主要的,言语是从属的 C.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语言是书面的,言语是口头的 2.最小的言语交际单位是( ) A.语篇 子 C.词组 词
3.下列各组元音中,都是前元音的一组是( ) A.[i, u]
B.[a,
D.B.句D.B.语
]
C.[e, æ]
D.[ε,
40.下列词组都是“动词+动词”的结构,可以分别o]
构成联合词组(A)、动宾词组(B)和动补词组4.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方法相同的一组是( ) (C)。请每类再各举一个例子,并说明各类词组中动词的特点。 A.研究讨论/讽刺挖苦 B.打算回家/禁止通行 C.挖掘出来/搬运上去
A.[f, s] m] C.[n, ç]
l]D.[t,B.[p,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5.下列关于语调和声调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42小题10分,共18分)
41.举例说明普及民族共同语的实质和特点。 42.结合实例说明词的派生义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基本途径。
( )
A.有些语言只有语调而没有声调 些语言只有声调而没有语调 C.有些语言既没语调也没有声调 所有语言都既有声调也有语调
6.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精品
B.有
D.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精品---
( )
A.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的总汇 C.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C.格 态
13.下列词组不属于“向心词组”的是( ) ...A.参加比赛 径比赛
D.
B.田
7.下列关于一般语汇总体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C.认真比赛 是( ) A.构词能力强 用范围窄 C.产生历史长 大多很稳定
D.
比赛结束
D.
B.使14.下列关于语义民族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义上的民族特点并不明显 B.词的多义化不受民族特点的制约
8.区分“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 ) C.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并无差异 A.词的音节数量 的语素数量 C.词的音形关系 词的地位用途
D.
B.词D.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词的非理性意义上会有所不同
15.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同义词的一组是( ) ...A.土豆 马铃薯 服 衬衣
D.B.衣
9.下列各组复合词中,构词方式相同的一组是C.情感 感情 ( ) A.热情 热烈 明 光明 C.口吃 胆怯 悦耳 柔和
10.语法规则的“系统性”是指( ) A.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 B.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C.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 D.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
D.
结果 成果
B.证16.“这家商店关门了”有歧义的原因是( )
A.一词多义 语同形
C.不同的层次构造 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具有蕴含关系的一组是( ) A.(甲)今天中秋节——(乙)今天吃月饼 B.(甲)他买了一本小说——(乙)他买了一本书 C.(甲)他打破了花瓶——(乙)花瓶被他打破了
D.B.词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印欧语冠词可能的语法作用D.(甲)他们家的电视机坏了——(乙)他们家有电视机 ...的是( )
A.区别名词的有定形式和无定形式 B.区别词语的名词形式和动词形式 C.区别名词的性的形式和数的形式 D.区别动词的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式
18.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文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经历的阶段分别为( ) A.象形文字、音节文字、音位文字 B.表意文字、音位文字、音节文字 C.象形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
12.英语“Mike take a taxi”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D.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 于( ) A.性
19.下列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中,注意到语言符号任B.数 意性的是( )
--精品
精品---
A.神授说 会契约说 C.摹声说 感叹说
B.社比法
C.翻译法 D.
交际法
26.从外语教学角度看,不同的人中介语的发展规律
D.
20.关于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大致相同,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作( ) ...项是( )
A.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会推动语言发展演变 B.社会之间的接触会引起语言的变化发展 C.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D.语言中的具体演变都有直接的社会根源 21.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从上到下是( ) A.语系 语族 语群 语支 系 语族 语支 语群 C.语族 语系 语支 语群 语族 语群 语系 语支 学者不包括( ) ...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国哲学家迪卡尔 C.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 德国哲学家赫德尔
D.D.B.语
A.外在刺激 在大纲 C.语言迁移 语言模仿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
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下列关于语音性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D.B.内
22.认为“思维和语言同时发生,或者先有语言”的( )
A.语音使语言成分物质化 B.法理基础是语音的本质
C.语音和语义联系在一起 音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E.语音与人的心理活动无关
D.语B.生
23.下列关于“维尔尼克失语症”的表述,不正确的28.“葡萄”一词属于( ) ...一项是( ) A.发音仍然比较准确 能听懂别人的话 C.构不成完整的句子 词语之间没有联系
24.在语言获得过程中,儿童产生最早语法能力的阶段是( ) A.单词阶段 词阶段 C.简单句阶段 复杂句阶段
25.结构主义语言学说产生以前,最有影响的外语教学法是( ) A.听说法
D.D.
A.离合词 B.仍生词
C.单纯词 合词 E.外来词
29.下列各句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有( ) A.他拍的电影我没看过 B.双听说他考上了外地的大学
C.这是他昨天才画完的一幅画 喜欢古典音乐
E.她正在看刚买回来的影碟
30.社会间的接触必然引起语言接触,语言接触的结果有( ) B.对A.双语现象
--精品
B.派
D.复
B.我
D.我
B.亲
精品---
属语言 C.语言转用 言混合 E.词语借用
31.“大脑的单侧化现象”是指( ) A.大脑左右两个半球不对称而且分工有所不同 B.大脑左半球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语言功能 C.大脑左半球的一定部位掌管语言和抽象思维 D.大脑右半球的一定部位掌管直观动作的思维 E.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可以靠右半球来代替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32.轻音 33.语言规划 34.语言遗传机制 35.应用语言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举例说明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37.说明文字类型的分类标准,指出汉字所属的类型。 38.举例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把下列汉语合成词中所有的语素提取出来,分别填入A、B、C、D四项中: 飞机 美滋滋 甜头
A.自由语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黏着语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实义语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虚义语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
D.语42小题10分,共18分)
41.怎样理解语言和种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42.按照不同的角度,语法现象可以分为“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举例说明上述不同划分的两个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词分为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所依据的是( ) A.音节的长短 的数量 C.字的多少 的地位
2.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其中最高的一级是( )
B.语义D.词B.语素
40.分析下列各组近义词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A.语境平面的翻译 别。
A.水泥 洋灰 B.看法 见解 C.鼓动 煽动
平面的翻译 C.句法平面的翻译 词平面的翻译
3.掌管人语言活动的部位是( )
--精品
D.单
精品---
A.小脑 左半球 C.大脑右半球 脑皮质
4.舌尖前送气清塞音是( ) A.[d‘] C.[ts‘] ]
B.大脑A.语言接触
迁移
D.大C.语言混同
会双语
10.声音的高低决定于( )
B.[t‘]
A.频率的大小 的速度
D.[k‘
C.声音持续的时间 幅的大小
B.语言
D.社
B.说话
D.振
5.汉语北京话中,有的人把“一般儿大”(同样大)说11.中国人看见红色往往会觉得喜庆,这种心理活动成“一边儿大”,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叫
属于( )
B.逻辑
( ) A.直观思维
A.同化 C.弱化 音
B.异化 思维 D.增C.发散思维
象思维
D.表
6.在“名”与“实”的关系上,我国哲学家荀子认为12.语音中元音都是( )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A.乐音 约谓之不宜”。这种观点属于( ) A.名由人定论 名定论 C.名实相应论 不副实论
C.乐音和噪音的混合体
B.实由音
13.一般认为人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最迟是
D.名( )
A.2至3岁
B.6至B.噪音 D.纯
7.“一板一眼”、“马后炮”、“泼冷水”、“老油条”都8岁 属于( ) A.简缩词语 C.谚语 用语
8.在语音和意义上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 ) A.音符 C.记号 母
C.9至10岁
B.成语 至13岁
D.惯14.语言间亲属关系按由亲到疏顺序的排列是
( )
A.语系、语支、语族、语群 支、语族、语系、语群
B.意符 C.语群、语支、语族、语系 D.字群、语族、语支、语系
15.说英语的儿童能够说出“he play book”,说明他
D.语B.
语D.12
9.某一言语社团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这正处于获得语言的( ) 种现象叫( )
A.综合句阶段
--精品
B.简单
精品---
句阶段 C.复杂句阶段 人句阶段
16.脑桥的主要功能是( ) A.连接大脑左右两半球 内脏功能
C.控制人体运动的平衡 责掌管记忆功能
17.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是( ) A.义素 C.词 素
18.文字起源于( ) A.结绳 C.结珠 贝
19.儿童最早的语义能力产生于( ) A.非自控阶段 阶段 C.双词阶段 呀学语阶段
20.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 ) A.交叉语 语 C.混合语 介语
21.下面的各种学说中,用以解释儿童获得语言的原
D.成因和条件的有( )
A.神授说 说
B.负责C.天赋说
仿说
D.负E.认知说
22.关于聚合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形容词应该是一个聚合类
B.在言语链的同一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有相
B.语素 同作用的语言单位成为一个聚合类 D.音C.聚合类不仅仅限于词类
D.聚合类是句法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功能类 E.语素不可能形成聚合类
B.图画 23.下面各词中带词尾的有( ) D.穿A. reader
C. walked kindness
B.单词E. likes
24.下面各项中属于知识词典的有( )
D.咿A.《宗教词典》
代汉语词典》 C.《中国大百科全书》 源》
E.《形容词用法词典》
B.辅助25.下列关于音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几个不同的音素如果发音相似,就成为一个音位
D.中B.超音段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
C.音位是一种语言中具有辨义功能的语音单位
D.《辞B.《现B. dogs D. D.模B.劳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D.音位和音素都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的语音单位 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E.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克里奥耳语
--精品
精品---
2.下列属性中,风声、雨声、喷嚏声、咳嗽声均不具有的一项是( )
A.生理属性 B.自然属性 28.音节
C.社会属性 D.物理属性 3.下列各组元音中,都属于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 29.词的语体色彩
A.[i,u] B.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C. D.[o,y]
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派生构词的一项是( )
分) A.rewrite B.cats
C.teacher D.unafraid 30.指出下列各项中带有形象色彩的词:
5.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偏义复合词的一项是( )
美丽 灯笼裤 天蓝 坚强 布谷鸟 峰峦 玉A.妻子 B.国家
C.开关 D.忘记
带桥 课桌 电视 柿子椒 乒乓球 老虎 树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的是( )
A.惯用语 B.歇后语
梢 C.成语 D.术语
7.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的语法理论是( ) 31.找出下面各项中的后缀式派生词:
A.结构语法理论 B.功能语法理论
瓜子 画儿 床头 友人 读者 傻乎乎 老鼠 C.生成语法理论 D.认知语法理论
8.在“这道题我们做过”这个语言片段中,“这道
木头 realize books working father worker 题”和“我们做过”的性质是( )
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32.按照句法功能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归入相应的C.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D.是组合,不是成分
9.英语“John loves she”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聚合:
于( ) A.性 B.格 她不再哭了,转身走进里屋。
C.数 D.态
袋鼠慢慢朝东边跑去。 10.下列关于义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义项只包括词的理性意义 B.义项包括词的临时
海洋中生活着很多动物。 意义
C.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D.词的多个义项并他把图书放在了桌子上。
非总有关联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11.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B.语义场与上
分) 下位词关系密切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
33.词义的模糊性和歧义有什么区别? 是均衡的
12.“行为”和“行径”在词义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34.什么是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 )
A.感情色彩不同 B.形象色彩不同 35.一般语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C.语体色彩不同 D.理性意义不同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13.下列文字系统中,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
A.苏美尔文字 B.阿拉伯文字
分) C.腓尼基文字 D.拉丁文字
14.由意音文字换用表音文字,属于( ) 36.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有哪些主要特点。
A.文字的创制 B.正字法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D.字符类型改革 37.词类划分的标准有哪些?
15.下列关于“语言转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语言转用是语言统一的重要形式 自考语言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B.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语言转用
C.语言转用以民族融合为必要条件 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D.语言间的密切接触是语言转用的重要条件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16.语汇系统中最为稳固而不易变化的是( )
A.一般语汇 B.基本语汇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C.通用语汇 D.专用语汇
A.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B.语言是一种有声符17.感性思维(前思维)活动不包括( )
A.视觉和听觉 B.触觉和知觉 号系统
C.语言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D.语言是人类最重C.记忆和想象 D.情感和意志
18.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的年龄是要的交际工具 27.借词
--精品
精品---
(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5岁左右 D.12岁左右
19.下列关于母语教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语教学主要指中小学阶段的语言教学 B.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会使用一种语言 C.母语教学的任务包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D.母语教学也注重提高文化素质 20.对于中介语的错误类型,目前较多采用的分类是( )
A.系统前错误、系统错误、系统后错误 B.语法错误、语汇错误、语音错误
C.可容忍的错误、部分容忍的错误、不能容忍的错误
D.目标语判断性错误、来源语干扰性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关于书面语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是经过提炼的口语书面形式 B.与口语相比缺少了一些内容 C.不存在与口语严重脱节现象 D.会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
E.不会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2.从发音机制上看,辅音的音质决定于( ) A.发音方法 B.发音部位 C.唇形圆展 D.舌位高低 E.舌位前后 23.“奥林匹克”这个词属于( ) A.单纯词 B.连绵词 C.音译词 D.专有名词 E.多音节词
24.下列语义关系,只发生在不同句子之间的有( )
A.指向关系 B.结构关系 C.蕴含关系 D.预设关系 E.歧义关系 25.下列关于语言发展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因而只能渐变 B.与语汇和语法相比,语音最容易发生演变
C.语言的发展演变与语言自身的结构特点并无关系 D.语言的发展演变在不同地域之间会呈现不平衡性 E.退出了社会交际活动,语言就不再会有发展演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26.音位变体 27.语法手段 28.语音对应关系 29.中介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及其对语言的作用。
31.举例说明汉语词双音节化的作用。
32.说明什么是儿童语言获得的“模仿说”和“强化说”。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
分)
33.英语和汉语的音节结构类型都可以归纳为V、C-V、V-C、C-V-C四种类型,请根据读音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下列各项中。
(1)V型: ________________ (2)C-V型: ______________ (3)V-C型: ______________ (4)C-V-C型: ____________ 34.下面都是汉语中跟颜色有关的词,请分别归入不同的词类:
彩色 色彩 红彤彤 黑不溜秋 绿化 雪白 黑白 红 金色 黄 蜡黄 碧绿 (1)形容词: ________________ (2)状态词: ________________ (3)区别词: ________________ (4)名词: __________________ (5)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结合实例说明述谓结构的构成和类型。 36.举例说明语言接触会造成哪些结果。 2008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
1.A 2.C 3.D 4.B 5.C 6.D 7.C 8.A 9.B 10.C 11.D 12.A 13.A 14.C 15.C 16.B 17.D 18.C 19.B 20.A 二 多项选择
21.ABD 22.AB 23.ACDE 24.CD 25. ADE 三.名词解释题
26.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叫做“音位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a/ 音位的音位变体[a][A][a]等。 评分参考 答出定义2分,举例正确2分.
27. (1)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
(2) 词法手段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和词的重叠;句法手段包括虚词,词类选择,语序和语调。 评分参考 (1)(2)各2分
28.(1)语言你对应关系是指方言之间或亲属语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例如,上海话以[P]为声母的字,在北京话里也以[P‘]为声母;上海话以[P]为声母;上海话以[b]为声母的字,在北京话里仄声字[P],平声字是[P‘]。
(2) 这种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不可能是偶然的,而只能用历史同源来解释,因此语音对应关系是语言间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志。
评分参考 (1)答出定义2分,举例正确1分;(2)答出要点1分.
29. (1)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有不同于所学外语系统。 (2)中介语是不断的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方式,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后期发展越慢。 (3)中介语是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评分标准 (1)2分 (2)(3)各1分 四 简答题
--精品
精品---
30. (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可以分解成大小不同的组成部分。例如,“我写信”这句话,可以分解成“我”和“写信”两个组成部分。
(2)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人们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以时间的先后呈线性排列,正是在这种线性的排列中,语言符号才得以形成各种组合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我”和“找”这两个语言符号只能线性排列为“我找”和“找我”,前者行程主谓关系,后者形成动宾关系。
(3)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才可能依线性序列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是数量有限的语言符号通过各种反复的重新组合,可以表达无限的意义内容。 评分参考 (1)(2)各2分,其中答出要点1分,举例正确1分;(3)答出要点2分
31. (1)双音节化后可以减少同音词,例如,“依”“衣”同音,变为双音节词“衣服”“依靠”后,就不是同音词了。
(2) 双音节化后可以减少多义词。例如,“道”有“道路,道理,道德,道学,道义”等不同意义,变为双音节后,不同意义就得到了有效区分。 (3)双音节化后可以调节韵律节奏。例如,“制电影片”没有“电影制片”顺口。 评分标准 (1)(2)和(3)各2分,其中答出要点1分,举例正确1分 32. (1)“模仿说”和“强化说”都是偏重于外部条件的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 (2)“模仿说”认为儿童只能通过对承认语言的模仿来掌握语言的。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中语言环境是不可缺少的,与语言环境隔绝的儿童,如聋哑儿童,就不可能学会语言。 (3)“强化说”认为儿童学会语言除了模仿,还需要外界的强化刺激来形成语言习惯,例如,父母对儿童说的话进行夸奖或纠正就是一种外界的刺激。 (评分参考)(1)(2)(3)各2分,其中答出要点1分,举例正确1分。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3.(1)V型: 衣 二
(2)C-V型: 比 怪 see stray (3)V-C型: 音 ask
(4)C-V-C型:民 gate sprints large (评分参考)每答对两个词语1分。 34.(1)形容词:红 黄
(2)状态词:红彤彤黑不溜秋 雪白 蜡黄 碧绿 (3)区别词:彩色 黑白 (4)名词: 色彩 金色 (5)动词: 绿化
(评分参考)每答对两个词语1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1)构成:1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
2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和形容词,变元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例如,“天气热”这个句子中,“天气”是谓词“热”的变元。
(2)类型:1简单述谓结构。例如,“他给我一张票”是由一个谓词和三个变元构成的简单述谓结构,其中的变元“他”“我”“一张票”都是名词性成分。 2复合述谓结构。例如,“我去买东西”中“他去”和“买东西”两个述谓结构组成的复合述谓结构,后一个述谓结构是前一个述谓结构的目的。 3从属述谓结构。例如,“我希望他去”中“他去”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充当谓词“希望”的变元。 4降级述谓结构。例如,“他在看我写的文章”中,“我写”是一个降级述谓结构,充当变元“文章”的限定成分,其作用相当于变元的一个语义特征,又被称作“特征化了的述谓结构”。 (评分参考)(1)12分,22分,其中答出要点1分,举例正确1分。
(2)1234各2分,其中答出类型各一分,举例说明正确各1分。
36.(1)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的是词语借用。借词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例如,汉语中的“吉普”“沙发”就是从英语借入的借词。语音方面的借用包括音位和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语法方面的借用报括词缀、虚词、语法规则的借用。
(2)语言接触会造成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例如,我国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中都有一部分成员除了讲本民族的语言之外,还会讲汉语。
(3)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转用。语言转用指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改用另一民族的语言。例如,我国回族的先民放弃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而改用汉语。
(4)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混合。语言混合指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语言混合的形式有“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 (评分参考)(1)(2)(3)(4)各3分,其中答出要点各2分,举例正确各1分。
2009年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下载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 A.传统语言学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渡B.音素C.音位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
--精品
精品---
A.双唇送气清塞音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i,u]B.[e,o]C.[A,y]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B.语法重音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 A.单纯词B.派生词C.复合词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 A.笼子B.鸽子C.瓜子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
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A.理性意义不同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B.你去请他比较好
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
A.正字法改革B.字符类型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D.字符类型和文字类型改革 18.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
A.纯粹音译词B.音译兼意译词 C.意译词D.仿译词
19.从语言的发展演变来看,语汇系统中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
A.通用语汇B.常用语汇C.基本语汇 D.专用语汇 20.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21.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 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 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 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 22.关于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由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规范意见 B.主要由权威机构强制推行C.主要通过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社会推行D.主要是一个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 23.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是
A.模仿说B.天赋说C.强化说D.刺激反应说 24.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话,这种症状的失语症是
A.失读症B.布洛卡失语症C.失名症 D.维尔尼克失语症
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介语”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 B.“中介语”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C.即使是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D.“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 26.词典最常见的分类是
A.语言词典和历史词典B.描写词典和历史词典C.百科词典和历史词典 D.百科词典和语言词典 二、多项选择题
27.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弱化的表现有
A.脱落B.清辅音变成浊辅音
C.浊辅音变成清辅音D.单元音变成复元音 E.单元音向央元音靠拢
28.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A.逻辑B.幽默 C.寂寞D.忘记E.崎岖 29.语体色彩最基本的类型有 A.口语色彩B.科技语体色彩
C.公文语体色彩D.政论语体色彩 E.书面语色彩
30.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借代方式的有 A.“领航”本指一种行为,后引申指实施这一行为的人B.“脉络”本指动脉和静脉,后引申指条理或头绪C.“谜”本指谜语,后引申指尚未弄明白的事物D.“面貌”本指相貌,后引申指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 E.“锯”本指一种工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工具的行为
31.在“语言转用”现象中,哪种语言能够取代其他语言主要取决于
A.语言使用者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 B.语言使用者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
C.语言使用者在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地位 D.语言使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优势地位 E.语言使用者在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地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32.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 33.语义指向
--精品
精品---
34.意音文字 35.语言规划 四、简答题
36.举例说明为什么说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
37.请结合实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8.以实例说明义素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步骤。 五、分析题
39.试从词语构造方式(A)和词类(B)两个角度对下列重叠形式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 星星 猩猩 妈妈 刚刚 蝈蝈 个个 试试 大大方方 热闹热闹 A1叠音式单纯词 A2重叠式合成词 A3语法重叠形式 B1名词性成分 B2动词性成分 B3其他词类成分
40.请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段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从语音影响语法的角度分析说明。 A想起来了
B我们三个人一组 六、论述题
41.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描写句子的语义结构时,常常要从谓词入手,也就是把谓词看作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42.结合实例说明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 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B5.A6. D7.D8.D9.C10.C11.C12.A 13.A14.C15.C16.B17.A
18.B19.C20.A21.C22.B23.B24.B25.C26.D 二、多项选择题
27.ABE28.CD29.AE30.AE31.BCE 三、名词解释
32.这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上述四种基本类型。
33.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例如,补语位置上的成分,在语义上既可能指向主语,如“我吃饱了”中的“我”;也可能指向宾语,如“我吃光了碗里的饭”中的“碗里的饭”。 34.意音文字指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汉字中许多字符是直接表意的,而假借字则是假借意符直接表音、间接表意的音符。 35.语言规划是指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例如,我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作的推广普通话、文字改革、语言规范化、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工作。 四、简答题
36.(1)具体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不同音位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因此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来负担的。
(2)例如,汉语普通话里/k//k‘/和/p/三个音位具有辨义功能,它们的语音特征分别是“舌根、闭塞、不送气”、
“舌根、闭塞、送气”和“双唇、闭塞、不送气,”/k/通过“不送气”和/k‘/相区别·,通过“舌根”和/p/相区别。因此,像“干”/kan51八“看”/k‘an51/和“办”/pan51/等三个词在语音形式上的区别可以归结为这三个音位在区别特征上的对立。
37.(1)所谓“抽象”即对具体的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2)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如以从词的用法建立词类为例。
(3)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如以从结构形式建立语法结构为例。
(4)语法意义类别的抽象。如以从形态或格式建立时态意义、句式意义等为例。
38.(1)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义素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分析“男人”的义素,可以先从“男人”与“女人”、“男孩”的对比开始,因为它们同属于“人”这个最小类别。 (2)比较词义的异同。对比的范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成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提取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比如要分析“男人、女人、男孩”的义素,可以首先比较这三个词的意义,从中提取出共同义素[人],然后将“男人”与“女人”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男性],再将“男人”和“男孩”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成年]。利用这些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不仅可以使这三个词的意义互相区别开来,而且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的词语相区别。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这是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 五、分析题 39.
A1猩猩 蝈蝈
A2星星 妈妈刚刚 大大方方 A3个个 试试 热闹热闹 B1 星星 猩猩 妈妈 蝈蝈 B2试试 热闹热闹
B3刚刚 个个 大大方方
40.(1)①A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 A1是动宾结构,意思是“打算起床”; A2是动补结构,意思是“回想起”。
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A1中“起来”要重读,A2中“起来”要轻读。 (2)①B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 Bl“我们”是主语,“三个人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有很多人,每三个人是一组”。 B2“我们三个人”是主语,“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一共三个人,只有一个组”。
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B1中在“我们”后停顿,
B2中在“我们三个人”后停顿。 六、论述题
41.(1)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比如“咳嗽”指一种生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在由“咳嗽”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只能有一个必有变元,而
--精品
精品---
且这个变元只能是施事。“吃”的意思是“经咀嚼把食物咽下去”,在这种行为中,不仅要有一个行为发出者,而且一定还要有被“咽下去”
的东西,因而在由“吃”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可以有两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两个变元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
(2)一个述谓结构是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既然变元的数量和性质都是由谓词决定的,因而也可以说整个述谓结构的框架是由谓词语义规定的。人们只要按照一个谓词对变元数量和性质的要求,在述谓结构的框架中填入适当的变元,就可以产生一个句子的命题意义。这可以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事实中得到证明,比如问某人“你去不去北京”,某人回答“去”,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去”虽然是一词一句,但在语义上却等于“我去北京”,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理解过程中将“去”的动作发出者和目的地补充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因为“去”所规定的述谓结构框架起着引导的作用。
42.(1)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一般总是从引进借词开始,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
例如,公元11世纪起,说法语的日尔曼人曾长期占领和统治英格兰,在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中,英语从法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成分。
(2)出现双语现象。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如果在同一个社会杂居,还可能产生双语现象。例如,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壮族人长期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壮族人都是壮语和汉语使用者,
(3)出现语言转用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及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还会出现语言转用现象。例如,我国的回族、满族都基本上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而转用了汉语。
(4)出现语言的混合。①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会出现语言混合现象。不同语言混合会产生“洋泾浜语’。例如,在旧上海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出现的混杂着汉语成份的“洋泾浜英语”。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洋泾浜语有可能转变为“克里奥耳语”,成为某一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并被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例如,广泛使用于加勒比海地区的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
--精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