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契约理论视角下的学生管理研究

来源:钮旅网
心理契约理论视角下的学生管理研究 林欢 蒋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2301 摘要: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传统的强制性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当今高校发展的要求,必须对旧的学生管 理模式进行改革引入新的学生管理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契约的概念及研究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中心理契约的应用进行阐述, 并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学生管理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学生管理;管理模式;心理契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344(2013)15—0028—02 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扩招的力度加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 了更多的人才,但同时,也加大了高校学生管理的压力。传统的人才培养 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以前的直接管理行为和强制性 的管理手段忽略了学生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 图1心理契约下的员工与组织间的期望 需求,降低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学生难以实现自主的思想转变和 双方互动和影响。在对心理契约的研究者中,赫里欧认为心理契约是双 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因此,我国高效学生管理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强制 方对互相关系以及自己为对方提供何种价值的主观理解,它包括对对方 性管理模式,本文就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以较柔和的方式来弥补强 的期望还有对自己责任的理解。这种观点可以用图2表示。 制性学生管理制度的缺陷。 固 国 @④图2 1心理契约的概念和研究 心理契约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恩正式提出的,最初是用 来强调企业管理中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的。和经济契约比较而言,心 理契约比较非正式化,而且是不公开的,在本质上有一定的主观性。心理 契约是存在于员工和企业之间的隐形契约,主体是员工在企业中的心理 状态,而用于衡量员工在企业中心理状态的三个基本概念是工作满意 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其核心是员工满意度。心理契约和正式雇佣合 同规定的内容决定了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心理契约的特点:主观性、动态性、责任性、相互性。其中心理契约的 核心特点是主观性,这是一种主观感知,是因人而异的。而心理契约在员 工与组织的关系发展过程中是变化的。它关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责任, 在已有承诺的基础上,双方都对彼此间的关系进行了投资,并期望得到 积极的产出。心理契约离不开雇佣双方这种前提,个人或是组织单方面 都是无法形成心理契约的。而是在双方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这种不可避 免的关系。 组织内的心理契约往往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可以用图l表示。 从图1可以看出,组织层面的心理契约是由组织对员工的期望构  图  从图2可以看出,左右两边分别是组织和员工的心理契约,契约的 内容包括了对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的认知。同时,两个主体的认知是 分开的,不一致的,因而契约的内容页可能具有不对称性。 而本文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只注重了单向期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心理契约。由于主体双方对对方的期望内容具有不一致性,因此,它只是 心理契约形成的基本条件,而只有双方在互相感知各自期望的基础上, 经过协商被双方共同认同接受的期望才是心理契约的内容。 2心理契约理论在我国高效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1师生心理契约模型构建 高校作为一种组织也有其资源的配置和重组,而高校管理就是对资 成;而员工层面的心理契约是由员工对组织的期望构成,这种模式下,组 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高校的发展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和 织和员工双方的契约是不一致的,这就会导致组织和员工对堆放的期望 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学校的资源配置及整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的 资源配置成效主要通过学生的发展状况来体现,所以学生管理是高校管 和付出不同,从而导致组织的管理中会出现诸多问题。 虽然心理契约式隐含的,但是在组织中不能忽视组织和员工之间的 理的核心。而之前高效管理中的心理契约理论研究集中在学校和教师之 ◆…◆川1◆川◆川◆…-o-…14-…◆IIl◆…◆…l◆川【◆川【◆ -o-…◆…4-…4- ◆…◆III◆ ◆II◆…14-…4t- ◆川◆…l◆…4-…4-…l◆…◆…◆ ◆…l◆III 4J-ItI◆lIIl◆…◆…I◆II114-…◆川◆…I◆…◆llll4t-…1◆…4t- 41- 6拓展阅读范围 阅读不要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知识,仅仅语文课堂能提供给学 生的阅读量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将课堂知识延伸,比如,我们学习了《我 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故乡》等其它文章,我们 学习了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可以推荐学生看他的其他作品。同时,不 要将阅读限制在单纯的语文文学范围之内,应与各科知识都联系起来,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各科基础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 的掌握,可以推荐他们看一些通俗科学杂志、历史杂志、探索冒险故事等 等:①可以提高阅读能力;②也可以丰富和扩充知识量,引发学生的求知 欲望,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读技巧的指导,日积月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也 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参考文献 f1]李福香.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叨.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21. [2】谢丽梅.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fJ1.现代语文(中旬1,2011(9). [31晁宇晶.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叨.新课程:小学,2012(21. f41任伟.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lJ1.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 (71. 【5]吕刚.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之培养【J1.小学时代:教师,2012(1O). 收稿日期:2013—6—18 作者简介:张玉芳(1969—1,女,一级教师,大专,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数学 的教育教学工作。 7结语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在各科 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了解课本内容、把握知识重点、理解题意等有着重 要作用。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久积累的过程,需要兴趣的带动和阅 2013年8月 撞囚 间,而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契约研究很少,主要处在理论的导入和 做到以下几点: 借鉴阶段。下面本文就简单介绍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内容。 3.1强调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期望构成了形成心理契约的前 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注重沟通的有效性,通过沟通充分的表达、交 提条件,而这种相互期望只有经过一定的契约化过程,最后被师生双方 流和调整各自的相互期望,推动师生之间心理契约的达成。同时,心理契 认同并接受,才能达成一致形成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可以通过图3 约需要不断地调整动态,双方期望的修订通过相互沟通才能实现。这要 表示。 求师生之间多沟通,学生管理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同时 将学校的期望转达给学生。以促进师生心理契约的达成。同时,及时的沟 通可以早日发现心理契约中出现的问题,弥补其中的漏洞,让学生对学 校重建信心。 3.2提高心理暗示能力 通过采取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暗示作为沟通的 种方式,不仅贯穿于师生间心理契约形成的各个环节,而且在心里契 一约履行的过程中,双方也是主要通过暗示来传递信息的。老师要熟悉各 种暗示手段,通过含蓄的吻戏语言、口头语、动作或表情等技术促进学生 图3师生心理契约模型 正确感知其含义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发挥心理契约激励和约束的双重功 该图的含义主要有:①左右两个椭圆表示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老 效。 师和学生的期望系统,包括对对方的期望以及对自己的期望。②图中虚 3-3充分表达对学生的期望 线以上的部分表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有老师对学生 老师可以通过某些信号向学生表达期望,让学生制定学校对他f1"]的 的期望,也有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虚线一下的部分表示老师工作中的责 期望和重视。学校的在校表现直接受到学校对学生期望值大小的影响。 任和义务,有对学生的期望,也有对自己的期望。③图中没有交叉的部分 学生都希望得到学校的重视,积极的心理契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 表示对对方的某些期望和对方自我期望差异显著,没有得到双方的认 自尊心,积极努力地去实现目标。若学生不受到重视,就会体会到失信的 同,只是单方面的期望。④图中交叉部分表示对对方的某些期望与对方 心理契约产生挫折感,这势必会导致学习绩效水平变低。因此,学校应给 的自我期望无明显差别,只有这部分得到双方认同的内容才能构成心理 学生充分的重视和期望,让学生结合自身水平调整自己的需求,定力合 契约,转化成师生双方一tl,理契约的相互责任。 理的心理契约。 2.2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特点 4结语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首先应具备的特点是主观性、隐蔽性、动态性,即 心理契约的研究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管理,本文就将其研究领域 心理契约的一般特点。同时,高校师生关系和其他主体的关系有明显的 扩展到高校学生管理中,通过心理契约的视角对高校管理提出自己的观 差别,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点,并构建了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模型。其实,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不 (1)非经济性。组织员工就职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回报。这种报仇可 只存在于师生之间,学校与老师,老师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心理契 以通过签订雇佣合同来确定。其余部分则通过组织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体 约,这些都是以后的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 现。而由于高校组织具有非盈利性,学生在校求学并不会从老师那里得 到经济收入,因此学生的期望是老师尽责,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老师同样也不能够从学生那里得到经济收入,老师的期望是学生勤于学 [1】李原,郭德俊.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I): 习,成绩优异,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契约不 108~l13. 含有经济成分。 [2】张铤.论高校“量化一柔性”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构建lJ】.黑龙江高校教 (2)周期性。高校的学生是轮流入学和毕业的,学校这种输入输出的 育,2009:29~31. 循环往复,是的师生间的心理契约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3】曹威麟,赵利娜.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fJ].黑 (3)延绵性。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特殊,老师传道授业的同时,还是学 龙江高教研究,2009:64~69. 生在校期间的监管人,对学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 的不仅有专业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因此,尽管学生成周期行的离开学 收稿日期:2013—6—25 校,但是师生心理契约的某些内容并不会随之终止,它会延续终身,这体 作者简介:林欢(1982一),女,本科,管理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本科教学 现了师生心理契约的延绵性。 管理、学生档案管理、教育管理研究。 2-3心理契约对高效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发生了较大的 变化。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学术目标和经济目标逐步转向多元目标。要培 养多样化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 力。因此,对学生采用统一的强制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实的要求,大 学生的发展需要更多灵活性的指导。 学生管理的着眼点是学生,而对学生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单 单采用强制性的制度管理,限制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没有犯错的机会,或 者在学生犯错的时候采取惩罚措施,学生即使口服但心不服。这种管理 模式对学生的成长不会有本质上的帮助,学生管理工作就会失之偏颇。 心理契约可以作为学生管理制度的有效补充,通过不断的了解学生 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期望,使学生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和学校达成一致。 这种管理可以维护学生 和学校之间的良好互动,同时,还可以增强高校 的凝聚力,体现出高校学生管理中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一面,对学生管理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基于心埋契约的学生管理 由于心理契约能在学生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