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避难硐室管理和维护制度

来源:钮旅网
避难硐室管理和维护制度

避难硐室管理与维护制度

建立和完善紧急避险系统的同时,应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1、加强对永久避难硐室具体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避难硐室系统、结构、操作规程等,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做到专业化维护管理。

2、定期对紧急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部件或设备。 (1)应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 (2)每天应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巡检,设置巡检牌板,做好巡检记录。跟班领导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检查。

(3)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

(4)每10天应对设备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

(5)每年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3、相关部门对避难硐室供电所使用电缆、开关及变压器每月进行一次防爆完好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各职责单位建立日常仪器调校、设备维护及药品、食品检查、更换台帐。

5、硐室内的氧气供给、监测监控、通讯、人员定位及其他系统必须始终保持完备状态,因检修需要,必须办理《有计划停电申请》,制定安全措施按照程序审批后方可作业。检修完毕后,应立即恢复各系统,并保证正常运行。

6、日常检修维护过程中,发现设备、设施故障无法排除时,应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维修。

7、必须对硐室内、外环境进行监测监控,一旦硐室内气体指标超限,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以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侵入对避难人员造成危害。

8、硐室正常维护期间,照明、监控等供电均由井下变电所供电,供风由矿井的通风或压风系统提供,当发生事故,电力供应和通风、压风供应中断时,必须启动备用电源和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并确保及时、可靠,并能满足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的电力消耗和人员呼吸所需的氧气供应。为此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9、除专业维护、专项检查(参观)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避难硐室。

10、供应、财务等部门要明确硐室内各种材料、设备、物质的供应程序,确定永久避难硐室日常管理的物质维修保障。

11、避难硐室外侧两出口前后50m范围内不得放置杂物,确保畅通。

1 / 4

避难硐室管理和维护制度 避难硐室设备维护制度

1、矿井应建立避难硐室管理制度,设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按相关规定对其配套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完好可靠。

2、避难硐室配备的食品、水和急救药品,过期或失效的必须及时更换。 3、每天检查避难硐室门是否开启灵活和密封可靠,检查橡胶是否老化,每月润滑保养。

4、每天必须检查避难硐室内压缩氧和压风供气性能。

1)减压器应定期检验完好性,流量在0.4~15L/min范围内应可调。 2)定期检查氧气瓶压力,如压力小于13.5MPa,应及时充气。

3)水分离器过滤芯使用时每月更换一次,如发现过滤后气体有异味,应提前更换。

4)医用氧气瓶钢瓶符合GB5099标准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氧气瓶有效期15年,3年强制检验一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充装后的气瓶,应有专人负责,逐只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瓶阀开启灵活性、阀门关闭可靠、瓶内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气瓶充装后,如出现鼓包变形或泄漏等严重缺陷,应立即停止使用。

5)检测压风供气装置完好性,压风压力和压风供气量符合自救供气系统要求。

5、每十天应对避难硐室后备电源进行一次检查和测试,不满时对蓄电池及时充电。

6、每年对避难硐室设备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功能检测,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7、每月检查马桶的自动打包装置是否工作正常。

8、净化系统的风机两次运转间隔时间不大于3个月,每次运转时间不少于30分钟。

9、净化系统每批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存放有效期为2年,到期后应该及时更换新催化剂。

10、净化系统每批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存放有效期为2年,到期后应及时更换新的吸附剂。

11、经检查发现避难硐室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维护处理。

12、应建立避难硐室设施的档案,准确记录避难硐室设计、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等相关信息。

13、所有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要严格遵守《新吉克矿业有限公司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2 / 4

避难硐室管理和维护制度

避难硐室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1、负责当班硐室各种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并向通防部汇报,填写仪器设备故障记录。

2、坚守岗位,监测信号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通防部汇报,通知井下监测电工查找原因。

3、认真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并向矿通防部汇报。

4、了解掌握硐室现场情况,熟悉各种设备、阀门操作、救灾物资分布情况。

5、负责紧急情况下,引导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同时负责避难硐室内各种相关设备的操作、物资发放及人员管理。 6、负责紧急情况下与通防部的联络工作。

7、负责检查避难硐室内各种设备、设施、药品、食品等物资,确保避难硐室处于时刻完好状态。

8、负责避难硐室内各种设备台账、报表、维修记录的填写。 9、负责避难硐室内设备及硐室外卫生清理,保证无杂物、墙体干净无乱写乱画现象。

10、每班必须对压风、供水阀门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 / 4

避难硐室管理和维护制度

交接班制度

一、目的

为严格交接班过程管理,明确交接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推诿、扯皮现象,保证避难硐室稳定运行,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与分工

通防科负责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本制度。安监科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三、内容与要求

1、交班

1.1 交班值班员应在下班前1小时,将所属的设备、管线阀门、仪表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得拖延给下一班。

1.2 交班前三十分钟,由操作工擦试好本岗位的设备、电器仪表。整理好记录,清扫工作现场,检查工具、仪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等,做好岗位交班前的准备工作。

1.3 交班前,当班者应向接班者详细交待本班情况。 2、接班

2.1 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十分钟到岗位,认真听取上班值班员对值班情况的介绍和本班注意事项。

2.2 接班者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听取交班者介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三、 检查要点

1、设备运行,阀门开关、仪表使用、风、水、电是否正常。 2、 交接班必须在现场进行,交接班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内容和巡回检查制度所规定的检查路线,进行检查交接。 3、交接班必须把当班设备运行和检修情况,向接班人详细交待清楚并填写记录。在接班人认为情况属实后,双方签字,交班人方可离开现场。

4、交接班时如双方之一发生争执,应及时报告值班人员进行协商解决。在此期间由交班者正常操作直到问题解决,交接班期间发生事故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生事故由接班者负责。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